宿迁:“法治16条”护航民企发展
点播: 2020-07-13
营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建设的保驾护航。打造规范优先的法治环境是宿迁建设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应有之义。
据悉,今年2月,宿迁市司法局充分整合重组后的司法行政功能,明确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16条举措,全领域、全方位地开展营商环境服务工作,不遗余力地助推全市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深化改革,筑造高效制度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制度性变革。剑指企业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宿迁市司法局公开发布《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举措》明确提出,推动相关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逐步优化营商环境。
如何做好“立、改、废、释”?宿迁市司法局法规处负责人陆宝强介绍,制定出台市政府年度立法及规范性文件计划是重要一环,如优化全市快递市场管理制度,确定《宿迁市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为市政府规章调研项目;完善“网约车”管理制度,确定《宿迁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为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后评估项目。
为了让法治建设更“接地气”、更贴基层,该市还建立了市政府基层立法与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制度,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严格执法,切实提高政府立法和执法监督水平。
强化效率,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为努力提升服务质效,拓展公证服务渠道,宿迁市公证处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了让企业在办理公证中体验更优质的服务,按照《举措》要求,我们专门设置了接待企业窗口,认真执行公证‘最多跑一次’、‘证明清单’只减不增,推行线上咨询、网上办证模式,打造全方位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宿迁市公证处负责人陈戈说,市公证处还同步推出了“减税降费”利好规定,对重点企业和小微企业予以重点照顾,经申报程序后可以相应减免公证费用。
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是该市打造规范优先的法治环境的生动例证。宿迁市认真贯彻省、市“证照分离”改革部署,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消除影响企业发展的“奇葩证明”“重复证明”“循环证明”,通过告知承诺、信息共享等方式取消不必要的证明事项,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水平。
致力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该市在市、县(区)和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设立了司法鉴定服务咨询窗口,及时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同时,组建司法鉴定惠企便民服务团队,向社会公布团队名单,设立服务热线,为企业维权、群众解困提供有力支撑。
法治惠企,送去专项法律服务
既作为企业“雪中送炭”的实事,也作为企业“锦上添花”的好事。在宿迁,一场法治惠企的“暖风”吹进民营企业主的“心田”。
只有摁准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盲点”,法治服务才能精准、高效。基于此,全市各地充分整合法律资源,通过开设法治大讲堂、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企业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不断拓展在线公证办理、网上法律咨询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推行小微企业诉讼代理优惠政策,完善律师参与商事纠纷调解制度,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活动开展后,我们组织专业律师成立服务团,对中小民营企业开展一对一‘体检’,出具‘体检报告’,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宿迁市律师协会会长张培农说,服务团已为近60家企业提供公益法律帮助,为企业免除近百万元相关费用。
随着“法治惠企·百千万”工程的不断推进,全市已开展送法进企业专项活动10余次,涉企专项矛盾排查两次,调处纠纷50多件;千余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其中,为万余家企业提供了专项法律服务,获得积极反响。
夯实基础,构建服务“硬支撑”
打造规范优先的法治环境,离不开服务平台建设,更离不开高素质队伍的锻造。对此,《举措》对司法行政系统履行服务职能提出刚性措施、作出硬性规范。
《举措》明确,整合司法行政系统各项服务职能,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降低企业寻求法律服务的成本。
据介绍,目前,该市正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完善市、县、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服务网络,打通市、县、乡镇(街道)三级信息通道,实现服务事项分别发起、协同办理;进一步加快12348宿迁法网建设,为群众提供网上调解、公证办理、法律援助、律师聘请、司法鉴定等综合性法律服务;优化12348热线平台服务功能,完善“7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模式,推动12348热线与“12345”“110”等对接联动。
“我们成立了8支‘12348法律服务队’,每支服务队分别挂钩联系一个县(区)、开发区或新区,挂钩联系时间为1年,每季度到联系地区调研、服务不少于1次。”宿迁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胡慕伟表示,今后,宿迁市司法局将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充分发挥“12348法律服务队”作用,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走访中,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规范优先的法治环境建设,得益于严格依法行政。为确保各类企业享受公平公正待遇,《举措》要求,建立完善行政执法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级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侵犯企业利益的行为,同时设置行政复议“快速通道”,坚持依法复议,有错必纠,营造公平发展的法治环境。(宿政法宣)
上一篇:把好法治教育这道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