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大报

吉林市总工会推进法治工会建设工作 让法治阳光普照每位职工-基层工会-工会新闻频道-中工网

点播: 2017-04-18

  中工网讯 “临时工是否需要签订集体合同?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该如何计算……”近年来,吉林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法律宣传、案例分析、知识竞赛等方式,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特别是去年年初以来,吉林市总工会严格按照法治吉林建设要求,以工会承担的工作任务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作用,根据法制教育和依法治会、依法维权的实际需要,结合全市实际,坚持“三个创新”,努力实现“三个增强”,收到明显实效。

  创新模式 增强源动力

  一年来,该市总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以“四个一”,即每年开展一次全市的大型普法宣传活动、进行一次普法“小教员”培训、编印下发一本系列普法教材、召开一次法治建设工作会议,带动全市工会法治建设工作,形成了领导带头、逐级推进、活动激发、竞赛激励四个环节相辅相成的工作模式,营造了强势推进工会法治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

  凡要求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学习的法律、法规、规章,该市总首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学习。吉林市总党组率先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以创建学习型工会为抓手,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各类法律知识考试,以实际行动带动各级工会干部和职工掀起学法用法热潮。该市总采取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工作模式,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请专家讲课、走出去学习等各种方法,逐级开展各级各类法治建设培训;以“五一”劳动节为契机,把5月确定为劳动法律政策宣传月,组织各级工会大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组织工会干部和职工参加全总、省市总开展的各类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各类竞赛活动,组织法律知识考试,为职工在学法用法中展示风采技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创新载体 增强感召力

  该市总充分利用传统的宣传阵地,注意开发新鲜有趣的、现代化的传播渠道,以职工群众喜闻乐见、方便快捷的途径和方式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律思想,努力创造立体、广角、全覆盖、生动活泼的法律学习宣传教育环境。

  他们从实用性出发,收集筛选了与工会工作和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按照法律运用时常见的问题进行分类编排,每年编印一套普法系列读本和实用宣传手册,作为普法教材免费下发;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在电台、电视台、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上设立专题、开辟专栏,建立经常性的普法宣传教育阵地,有效地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普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编制播放短剧、开展以法制教育为内容的文艺节目等方式,增强了普法工作的趣味性,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一些基层工会还利用各种游艺活动发放印有法律知识内容的收音机、雨伞、围裙、调料盒、手提袋、扑克牌等,这些有日用价值的宣传品,深受职工群众欢迎,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创新领域 增强影响力

  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该市总结合“法律六进”活动,注重“三个延伸“”,努力把法治建设工作沉到基层、落到实处,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法治建设活动。

  一是向一线职工延伸。如吉林石化公司工会利用调度会、职工大会、班组例会、员工培训的时间,进行持续的法律宣传教育;通过组织研讨会,开展学习小组活动等方式,把普法工作的重心指向生产一线。二是向非公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层延伸。吉林市总联合安监、司法和人社部门,以非公企业及其负责人为重点对象,开展送法下基层、下企业、进社区活动,组织多场劳动法律知识专题报告会。一些县(市)区工会还专门组织非公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脱产法律知识培训。各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了劳动法律法规,有效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促进了劳动法律的落实。三是向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青年职工等重点对象延伸。针对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和青年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农民工的法律需求,增强了他们学法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一些地方工会还印制、发放“法律援助卡”和“法律服务卡”,专门组织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活动。(王敦富 李平)

上一篇:法治是人权保障的应有之义和有效途径

下一篇:追踪报道最高检挂牌督办的27起不规范案件最新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