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福建省首届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图)
点播: 2017-09-28
荣誉是动力更是责任
陈黎华
高墙内绽放的警花
法制今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22日讯 获福建省首届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提名奖的陈黎华是福建省女子监狱狱警。谈到这次获奖,陈黎华说: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这样的提名,我感觉受之有愧。”然而“受之有愧”的陈黎华没有告诉我们的是,她积极探索符合女性重刑犯的教育改造规律方法,办理的数百件减刑假释案件,无一差错、无一申诉、无一上访。
谈到人生的遗憾,陈黎华说:“我曾经短暂的离开过工作岗位,这段时间应该是我人生中的遗憾吧。”然而“短暂离开工作岗位”的陈黎华没有告诉我们的是,那段时间正是她被诊断出胃癌,进行化疗,经历生死折磨的时光。胃部被切除了三分之二的陈黎华在术后九个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陈黎华表示:“我的贡献就如水滴般微不足道,但看到法治人物的入围者和提名者,我深深地感到如果我们这些水滴能汇集,就能更好地推动法治社会的前进与公平正义的实现,最终汇成法治的海洋。而我,将会继续做这样的水滴。”
颜煜群
有限的七天,无限的责任
在检察系统工作十多年的颜煜群长期专注于侦监工作,承办审查批捕案件1000多件。2007年12月荣获“全国侦查监督优秀检察官”;2010年12月荣获“全国侦查监督十佳检察官”;2014年5月,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这是全国检察机关对个人表彰的最高荣誉。
“侦监工作中,我们对每一起案件的审查期限是七天,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证据,却是无限的责任。”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严肃地说。
对于这次获得提名奖,颜煜群表示:“我很平静地看待取得的荣誉,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能让大家产生对法律的信仰与社会的责任感,才是我能做的和该做的。”
郑武进(仙游综治协会)
感谢协会每个成员的辛勤付出
在颁奖典礼现场,记者见到了获得福建省首届十大法治新闻人物(团体)提名奖的仙游县综治工作协会代表,仙游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郑武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郑武进说:“首届福建十大法治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办得非常好,符合当前法治建设的进程。”
郑武进说,此活动对宣传仙游,宣传仙游综治工作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通过这次评选活动,不但提升了群众对我们综治工作的认可度,也对我们整个仙游县‘三率’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此次获得提名奖,极大地调动了协会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对我们的工作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徐新济
因为我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作为厦门市湖里区蔡塘社区居委会专职法制宣传员及社区人民调解员,17年来,徐新济坚持用毛笔写宣传材料,坚持用画笔画大幅的宣传画和普法黑板报,这种普法方式不仅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充分认可,还得到了省、市、区党委政法委的高度评价。
此次获得提名奖,“我感到非常荣幸。”徐新济认为,这是对他今后工作的一种鼓励,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保持不骄不躁、任劳任怨、踏踏实实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黄家焱
法律人士要多参与公益援助
作为龙岩金磊律师事务所农民工法律援助站主任、农民工法律援助志愿者,黄家焱致力于法律公益援助已达21年,他曾被誉为福建省法治进程标杆人物。
黄家焱自豪地对记者说,仅去年一年时间,他所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站就免费为龙岩地区的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承办案件526件。其中,“福建畅丰车桥制造有限公司违反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案”还被全国总工会评为“2014年十大劳动违法典型案件”。
黄家焱说,今后他将更努力致力于提升普通群众的法治意识,帮助更多的群众有能力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他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社会上更多的法律工作者参与到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列,让各地的农民工等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法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林桃秀
耕好责任田
林桃秀是武平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她长期扎根基层,善于调解纠纷,深受群众赞誉。自1995年加入法官队伍以来,她已荣获全国优秀法官、全省办案标兵等70余项奖。
说到获奖感想时,林桃秀说:“闽西红土地出过很多英雄,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亲民、爱民、便民。其实,在我眼里,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成功。这次获得提名,相信可以对我的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人民群众也会因此更加的信任我。当然,荣誉只代表过去,提名也鼓励我继续努力。”
陈尔尤
继续做“搬起石头找蚂蚁的人”
“作为一名军人,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当谈到被提名为“福建省首届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时,福建边防总队司令部侦查队队长陈尔尤显得云淡风轻。
在他看来,荣誉应该是属于整个队伍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渺小的。”陈尔尤说,“一个案件从蛛丝马迹开始,到抽丝剥茧,再到最后成功破案,往往要历经很长的时间。我们常常在外蹲守,一守就是一两个月,这个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而这都是在战友们精诚团结、密切协作下完成的,所以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从走进侦查队开始,陈尔尤几乎参与了全省公安边防部队所有毒品大要案的侦破,与形形色色的毒贩交过手,并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人戏称我们侦查员是‘搬起石头找蚂蚁的人’,我将继续做这样的人,战斗在福建沿海反偷渡、缉毒斗争的第一线!”陈尔尤笑着说道。
王永生
荣誉是我前进的动力
昨日颁奖现场,记者见到了福建省首届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提名奖获得者王永生,一身戎装,利落而精神,可记者要他说说获奖感受时,王永生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做的工作,却得到了如此赞誉,在全省的消防官兵中,其实比我优秀的还有很多。”王永生说,自己能获得提名奖,感到非常意外。
王永生表示,对于这个荣誉,他要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对他的认可和关心,也对福建法治报举办这样的活动,弘扬法治精神表示谢意,同时感谢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众多支持他、与他未曾谋面过的网民、市民。“这个荣誉不仅仅代表我个人,同时也代表着全省守护着万家灯火,捍卫着百姓幸福平安的消防官兵。”
张福根
做好规范执法的“守门员”
2008年,张福根调任三明市公安局三元分局白沙派出所副所长兼法制员,多年来,在推进派出所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上下足了功夫。2008年以来,白沙派出所连续两次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科所队”;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爱民模范先进集体;2011年2月,张福根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十佳法制员”;同年12月,张福根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规范执法活动战役先进个人”;2013年被公安部表彰为成绩突出法制员。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福根显得很谦虚。他希望通过这个评选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基层民警的工作,能够让更多的人懂法、知法、守法。张福根说:“这份荣誉是对我的鼓励,是一种责任,更是党和国家交给我的任务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用辛勤和汗水践行警队核心价值观,做规范执法的‘守门员’”。
刘倩文
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2009年毕业,刘倩文便踏入了福州市鼓楼区司法局华大司法所,成为一名协理员。几年来,她用满腔的热血与真诚,扎根在社区矫正工作的第一线。
成为“福建省首届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提名获得者,刘倩文开心地说:“社区矫正这项工作对社会上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说它小,它只是司法所基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之一,然而它又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能得到肯定真的觉得很欣慰。”
六年多来,刘倩文已经记不清“迎来送往”了多少矫正人,然而数据于她来说并不重要,与这荣誉一样。“更重要的是迷途者顺利回归了家庭,融入了社会。”刘倩文说道。
(本报记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