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大报

“自由发声”需要理智更需要法治

点播: 2017-11-15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月25日公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深入贯彻《网络安全法》精神,提高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促进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健康有序发展。(8月25日中国网信网)

  当下各种社会思潮形形色色、各式各样、错综复杂,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人们借助互联网平台,随时随地,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互动交流、表达个人主张,可以说在网络平台上“人人都能发声”。互联网跟帖评论作为个人思想、个人情感表达的“集散地”,历来都是“意见领袖”的必争之地。然而,近些年来,一些发帖者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发表了许多非理性的跟帖评论,有的造谣生事、恶意攻击,有的言词淫秽、脏话连篇,有的无中生有、故意制造混乱,有的胡乱编制、故意引起恐慌。这些行为扰乱着信息传播正常秩序,破坏网络舆论生态,更严重威胁了社会稳定和网络安全,广大群众对此也是早已深恶痛绝。

  维护公民言论自由,我国早已写入《宪法》当中。但“自由发声”不是毫无底线的肆意妄为,需要理智,更要遵循法治。“任性”的表达,不仅破坏舆论生态,让真正的善意、正义之声得不到伸张,更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了混乱,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安全。导致跟帖评论乱象的原因,除了与一些网民的个人素质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相关网络空间的秩序不健全、管理不完善有关,一些网络平台为了追求点击率,营造所谓的“自由发声”,跟贴评论无需实名认证,只要愿意就可以随意发布评论,几乎不用负责,这种匿名发表,仅靠网民个人“自律”往往不现实,甚至,有的网络平台还刻意保留不良跟贴、恶意评论,目的就是为了“博眼球”,这种放任与有意为之,有形无形中都助长了网络不良之风的蔓延和滋长,网络平台仿佛成了“法外之地”,也降低了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挑战法治底线。清理不良跟帖,删除恶意评论,净化网络空间,已是人心所向,不可不做。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的及时出台,对网站主体管理责任、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用户行为规范等提出了系统的、全面的明确要求,这不仅利于净化网络空间,维护良好的舆论生态,更利于善意、正义的“自由之声”得到最大限度的伸张,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相关主管部门应到结合实际,细化具体措施来落实《规定》的各项要求,切实担负起监管的责任;广大网络媒体和相关运营平台,应当严格落实《规定》的各项要求,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把规范跟帖评论作为依法办网的一项重要举措,把主体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广大网民,应当深刻认识到,网络不是“无限制”,评论不是“无底线”,现实社会中不能僭越的法律和伦理底线,网络世界同样不应该逾越,严格自律,善意发声、正义发声,才是正道。

  网络平台无声胜有声,“自由发声”需要理智更需要法治,只有“风清气正”网络环境,才能让真正的“自由之声”响彻云霄。


(责任编辑:李月莹)

相关报道

  >>返回频道首页

点击进入东北新闻网首页

返回本网站首页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上一篇:云南:前9月56名省管干部被立案查处

下一篇:山洪冲下六不像 打捞者对其分割出售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