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新闻传播学三个基本问题
点播: 2018-04-12
2019考研:2018考研初试已经结束,2019考研的同学们也开始起了前期准备工作,中公考研小编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考研经验,2019考研新闻传播学三个基本问题,更多2018考研复习资料,欢迎访问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1、什么是新闻传播学?
"学科的创立乃基于这样一个信念:由于现实被合理地分成了一些不同知识群,因此系统化研究便要求研究者掌握专门的技能,并借助于这些技能去集中应对多种多样、各自独立的现实领域”。(华勒斯坦等,1997:9)新闻学作为一个“职业规范性学科”,它探讨的,即如何做出好新闻。反映在考试中,其实无外乎是三类问题——
1.对前人提出的,有关新闻的基本规范(集中于真实性、客观性、党性)的认识;
2.关于新闻行业和新闻机构怎样利用好基本规范做好某一类型的新闻的探讨(目前相关讨论集中在如何做好涉外新闻、灾难报道、涉及伦理困境的新闻等领域的探讨);
3.关于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个人,如何践行这些基本规范的探讨。
这三方面的知识,应该是是互相联系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新闻的基本规范,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新闻事件与新闻报道,它是新闻从业者对客观事实的判断的反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否则,容易造成精神分裂。
2、传播学的独特性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一般而言,当我们讨论科学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物理、化学,研究的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水,这样可重复被观察与测量的事实。
而社会科学,尤其作为根基的实证范式,是基于社会科学家、同样也是传播学研究者们的学科合法性焦虑,希望把某种程度类似于神谕、预言的伦理、规范转化为可测量的“某一类型的人更容易接受某一类型的宣传主张”这样看似精确的陈述。
拉斯韦尔将传播过程总结为5W,由此开启了传播研究“参数设置”的基本范式。什么样的传播者通过什么样的传播渠道对什么样的受众传播了什么样的内容形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不同的学者纷纷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什么样”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但是,最终导向的,是结果。
例如政治经济学派关注谁在传播,于是,他们说“日益集中化的大传媒集团”正在“控制我们的视阙、思想与公共讨论,让民主变成金钱游戏。
例如大众、分众、作为群体成员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受众仍然是那些人,但是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抽象出具有不同属性的受众,试图去说明不同的受众在面对相同的信息的不同反应。
例如电视、报纸、广播以及现在的互联网,不同的媒介形式对相似的受众传播相似的内容,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例如暴力、色情抑或是健康向上的媒介内容,会对青少年成长、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