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大报

一个内陆大省的开放朋友圈

点播: 2019-12-30

  人文交流多起来,内陆显露国际范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及陶器、安阳殷墟出土的“妇好”方斝、永城芒砀山出土的金镂玉衣及车马器……今年4月,持续半年时间的“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在卢森堡国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结束。145件(组)精美的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文物,展现了华夏文明的发展风采,赢得欧洲参观者赞叹。

  “这批文物是搭乘卢货航专业货机飞赴欧洲的,成为郑卢‘空中丝路’上独具历史魅力的‘珍宝乘客’。”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明超说,从物畅其流到民心相通,以“空中丝路”为纽带,河南与卢森堡的互信友好关系得到了巩固。

  自2014年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35%股权以来,经贸往来带动人文交流,河南与卢森堡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副总裁维格·卡特莱珀频繁出差郑州,已成为不少郑州人的“老朋友”。“我去过中国很多次,有时候一个月到郑州两三次。”维格·卡特莱珀说,“空中丝绸之路”的搭建让卢森堡和卢货航都受益良多,“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加强文化和商业联系,并促进国与国之间交流。

  河南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快丝绸之路建设,搭起了全省与外界民心相通的桥梁,推动了中原地区融入全球人文交流大格局。

  中欧班列(郑州)曾把“欧洲戏”送到国内。两年前,法国驻华大使馆委托中欧班列(郑州)运输了第十二届中法文化艺术节重点戏剧项目《吝啬鬼》《2666》的布景和道具。这批布景和道具共装了5个集装箱,戏剧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演出。

  “法国方面专门来信致谢,中欧班列为中法人文交流做出了贡献。”赵文明说。

  如今的河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朋友圈”遍布五洲四海。越来越多外国人来河南经商旅游,河南的城市因此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河南人也变得越来越“洋气”。

  Jason是外国游客对开封三轮车夫许世杰的昵称,在知名旅游指南《孤独星球之中国》中,被写入开封这座城市的重点推荐内容。许世杰今年52岁,这个看上去粗糙淳朴的中原男子,张口却是纯正流利的英语。

  在开封蹬三轮18年,许世杰既熟悉开封的交通线路,又了解当地历史掌故和城市服务设施。外国游客在开封,需要了解古都风土人情、找宾馆、订车票、买药等等,都爱找他。这些年,许世杰攒下了厚厚6大本日记,记下的外国游客有700多名。

  “没有你精彩的讲解,旅游不会这么美好。你不但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一对澳大利亚夫妇留言说。(参与记者尹南、林立平)

1 2 3 共3页

上一篇:倒计时两天

下一篇:武汉火车站有5条地铁换乘!还有这些换乘站正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