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上半年经济“答卷”
点播: 2020-02-11
导读:上半年,珠三角经济光芒不减。不过,9市经济增速均有所放缓,作为珠三角经济根基的制造业也相对疲软。近年来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所成效,但新动能还不够强大,还无法挑起大梁。而在宏观形势压力和转型阶段性压力叠加之下,珠三角如何转型升级?
8月,台风总是说来就来,地处沿海的珠三角也就常在阴晴间切换。
天气不是刮风下雨就是骄阳如火,但郑远龙(化名)的工作却是满满当当,奔波于拜访客户、洽谈合作、对接政府部门和推动重点项目。
对他来说这已是常态,今年以来,这位东莞制造业企业高管比以往更忙,付出更多精力是希望能稳住企业发展态势,加速转型升级,以求在未来竞争中拥有更大优势,为企业长远发展打牢基础。
这恰是当前珠三角经济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之一,经过数十年快速发展,由9个城市构成的珠三角显然已是中国经济的高亮地带。
上半年,珠三角经济总量首破4万亿元,深圳和广州均超万亿,并分别以7.4%和7.1%的较高增速位居广东省第一、第二名,珠海、佛山和东莞等增长势头也不错。
从细节观察,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增强,最典型是广州,贡献率达82.1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普遍不低,广州为24.8%、深圳为17.6%、东莞为15.7%;多个城市的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也明显“跑赢大盘”。
珠三角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内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进程正不断加快。但同时,问题与压力似乎也不可避免。
上半年,9市经济增速均有所放缓,作为珠三角经济根基的制造业也相对疲软,新动能仍难挑大梁。这是珠三角必须克服的转型升级“阵痛”,而当前宏观形势也正进一步考验珠三角的定力。
一直作为经济“优等生”的珠三角,如何在压力之下“答题”,找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