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检察亮点也是审议焦点
点播: 2020-06-14
重庆:代表热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正义网讯(记者李立峰)“检察机关在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方面让人眼前一亮。”1月12日,在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向大会作《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报告时,重庆市人大代表朱小武表示。
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该市检察工作的一大亮点。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重庆市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29887人,全年适用比例78%,居全国第一,被告人认罪服判率98%。研发了量刑建议智能辅助系统,出台全国检察机关首个办理认罪认罚案件监督规定,加强了信息化运用和对办案活动的同步监督。重庆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做法编印成全国指导教材。
在分组会上,朱小武表示,重庆检察机关不仅在办案数量、适用比例、量刑建议采纳率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前列,同时还出台了全国首个办理认罪认罚案件的监督规定,这一系列做法被编入全国指导教材,这些做法和成绩都非常值得肯定。
在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上,重庆市人大代表夏守亦建议,实践中要严格把握适用条件、范围、程序,要防止“假认错、真从宽”,实现法、理、情相统一。
听了报告,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环法律师事务所主任唐波对检察机关的改革魄力、创新精神十分赞赏。报告提到,2019年,重庆市检察机关共批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9129人、起诉34148人,立案公益诉讼2144件、提起公益诉讼76件,提出刑事、民事、行政抗诉302件,监督纠正刑事执行违法违规2144人次,审查办理控告申诉10275件。
“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贺恒扬说,重庆市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聚焦“打伞破网”“打财断血”,批捕涉黑恶犯罪498人、起诉966人,配合扫除黑恶团伙87个,移送“保护伞”线索143人。追捕、追诉涉黑恶犯罪118人,对不构成犯罪和证据不足的不批捕66人、不起诉33人,两个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正司法、平等保护是民营企业的‘定心丸’。”贺恒扬说,重庆市检察机关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对民营企业负责人保护不袒护,依法不批捕235人、不起诉322人。深入开展保护民营企业财产权、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起诉侵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犯罪292人。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立案监督和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监督立案11件、撤案12件,建议办案机关对已逮捕的7名民营企业负责人变更强制措施。
“司法改革日益向纵深推进,检察机关的改革创新更是别开生面。比如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以检察监督能力现代化有力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唐波表示。
湖北:报告字里行间体现检察担当
正义网讯(记者刘怡廷)“作为一名医生代表,我对检察院工作报告中‘严惩涉医违法犯罪’内容感触很深,检察机关保护就医环境和医生从业环境,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近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武汉召开。在分组审议湖北省检察院工作报告时,湖北省人大代表,长江航运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胡飞为检察担当点赞。据报告显示,2019年,湖北检察机关严惩涉医违法犯罪,起诉暴力伤医、骗取医保基金等犯罪73人。
会议期间,代表们对湖北检察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依法治国贯穿在检察工作报告的每个段落,保护未成年人、保障民生民利、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无不体现出检察温度。”湖北省人大代表,宜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谭建国审议检察工作报告时感触深刻。
“感谢检察机关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我感到很暖心。”喻友旺代表是新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他对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做法成效有着直观感受。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湖北检察机关从保障企业发展稳定出发,对涉嫌犯罪的企业负责人、科研骨干和关键岗位人员,在法律界限内不批捕743人、不起诉493人,以刚中有柔的办案,传递司法的温度。
浠水电视台主播瞿亚雅代表则对检察机关呵护未成年人成长给予高度评价。她说,过去一年,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全面司法保护,既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又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体现了监督力度和法律温度。在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批捕1364人、起诉1695人;并率先在全国建立省级层面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促进学校、医院等在发现有关线索后第一时间报告案件26件。
同时,与会代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检察机关提出了殷切的期盼和中肯的建议。
“2020年,希望湖北检察公益诉讼在推动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展现更多作为。”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红梅嘱托。
“经济纠纷案的办理周期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建议法检两家进一步提高此类案件的办理效率。”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芝斌代表审议报告时提出诚恳意见。
“希望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行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在实行‘捕诉一体’办案模式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提高办案质量;在推行公益诉讼工作中继续大胆探索、大力推进。”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学甫对深化司法改革提出深切期望。
宁夏:12字“吸睛”人大代表
正义网讯(记者单曦玺)“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领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时侠联检察工作报告里的这短短12个字,成功“吸睛”人大代表。
“检察机关应继续加强公益诉讼工作,扩大公益诉讼范围,积极与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将工作关口前移,力求把矛盾问题解决在事发之前。”自治区人大代表陈宇对检察公益诉讼“等”外探索充满期待,这基于过去一年宁夏检察机关取得的实效。全区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85件,其中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领域拓展公益诉讼办案范围,发现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46件,立案37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0件。
透过检察公益诉讼这扇“窗口”,宁夏检察机关不断提升法律监督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检察产品的探索努力可见一斑。
宁夏检察机关完成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工作,实现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并行发展的工作格局,各项工作踏着改革创新的步伐持续推进。
全区检察机关共批准和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5581人,提起公诉9944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撤)案822人,纠正漏捕、漏诉501人;加强对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的监督,依法提出抗诉152件;提出民事行政审判程序违法监督检察建议书576件。
全面推行捕诉一体办案新模式,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率由改革前的26.8%下降到21.9%,单个案件审查起诉的办案天数较2018年平均缩短7天,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明显提升。
认真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共对3857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019年底适用率已达到75.6%,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2942人,人民法院采纳2754人,采纳率为93.6%。认真落实检察院领导办案制度,全区各级检察院入额院领导办理各类案件5073件。落实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共接收群众来信1758件,7日内程序性回复率、3个月办结答复和办理过程答复率均为100%。
马学勤代表表示,从报告中看到“检察机关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忠实履行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依法惩治黑恶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2020年1月15日,人大代表全票通过检察工作报告。
上一篇:托口水电站错峰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