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社区工作者考试时政热点
点播: 2018-10-08
热点一: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是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内容。根据改革方案,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一个利民利企利税利国的好方案,坚决拥护、完全赞同。”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有何重要意义、将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法制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根据改革方案,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这意味着国税、地税“分家”24年后,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再“联姻”。据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介绍,现行税收征管体制肇始于1994年。当时,中央进行分税制改革,建立了分设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的征管体制。20多年来,这一税收征管体制取得了显着成效,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热点二:在新时代老百姓的十大教育期盼中,“减负”位列第二。一个个辅导班背后是无数张试卷、无限量作业堆起来的沉重童年。人们对此早已啧有烦言,却徒叹奈何。而随着3月中上旬密集出台的一个个文件、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的效果初步显现出来。近日,北京市海淀区知名培训班举办者水木龙华培训学校忽然贴出通知暂停小学培训业务,并为家长安排全额退费。这个学校曾被家长尊称为“龙校”,一些知名中学依托它的奥数成绩在小学阶段进行“点招”。同时,在北京市大兴区,60所中小学幼儿园推出“课后延时服务”,直至下午6点半,以期解决“3点半下课”接孩子难问题。这一退一进间,是减负带来的新变化。除了北京,上海、成都、南昌等地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中,也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2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专项治理的初步成果。
热点二:3月27日,《广州日报》的一则消息引起热议。消息称,广东省财政厅加大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扩大了劳务费开支范围。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都可以开支劳务费。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科研经费的使用也是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实际上,这些年来,如何让科研经费既管理得当,又能给它的使用“松绑”一直是教育界、科技界讨论的热点话题。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1号文),提出了进一步下放预算调整审批权限、完善间接费用管理等内容,让科研经费的使用有了“松绑”的大方向。此后几年中,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国家又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松绑”政策。一线科研人员表示,总体来说经费使用政策越来越符合科研规律了,但与此同时,离真正“松绑”还有较大的差距。
热点三:中国资本市场走过20多年历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证券监管领域暗箱操作和黑幕交易等腐败问题也时有发生。如何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同时,加强对证券审批监管权力的监督,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防范证券监管领域腐败问题的发生?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央纪委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检组组长、党委委员王会民。“曲线”敛财、跨期交易等新型腐败问题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