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两岸财经热点:民间的两岸狂欢月
点播: 2019-12-19
11月两岸财经热点 没邀请函也要来的盛会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在上海开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全球对进博会的期待早已写在了外媒近段时间铺天盖地的报道中。这其中,上百家来自台湾的公司和参会代表们心头恐怕别有一番感慨——为了这场盛会,和盛会背后这片中国经济的大海,他们此行不仅仅跨越了两岸,更跨越了台当局自设的政治藩篱和太多看不见的障碍……
台湾联合新闻网用“广发武林贴”来形容进博会的盛况。台湾《经济日报》则特别提到,这场以“开放”为主题的盛会中,台资企业也有上百家参展,其中33家食品文创商家属于跨海台企,另有72家属大陆台商。事实上,在台商们放眼大陆乃至全球的雄心背后,更值得一提的,还有此番百余家台企亮相进博会所跨越的距离和障碍。在一篇题为《进博会面向全球扩大开放,台湾群星中亮微光》的报道中,联合新闻网透露了这样一个关键细节:尽管台资企业参展数超过百家,但事实上,此次进博会台湾方面并未收到任何官方邀请。相比台媒一度纠结的没有收到官方邀请函,王炳南那句“欢迎港澳台”,看上去更像是一张无形的邀请函。无论是从台媒感慨,还是台企的欢欣来看,进博会背后大陆开放姿态映照出的,都恰是台当局的“自我隔绝”恶果。台湾《旺报》就报道认为,本次展会吸引上百家港澳台企业参展,对比中国大陆不断向世界开放市场、包容全球的情况下,民进党让台湾变得闭塞,阻碍两岸经济交流直接影响到台企和民众利益。
台湾企业的踊跃参与恰恰反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台湾企业离不开大陆,大陆这么广阔的市场是前者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岛内的主流民意也正在越发清晰——台湾当局对两岸交流的阻碍,得不到台湾民众、企业的认同,也阻挡不了台湾企业西进的脚步。这样一种“两岸关系虽然冷,但两岸民间企业交流非常热络”的现象,其实非常有指标性。“一冷一热之间,展现了台湾企业和民众愿意跟大陆发展关系、愿意加强两岸的经贸往来的态度。这种情况下,台当局更应顺应民意,顺应两岸和平发展的大趋势。” 《《《《《《《《详文
台企走向世界的快捷方式
香港《大公报》11月7日发表台湾问题专家朱穗怡的评论文章说,进博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切实体现了中国政府主动开放市场的真诚意愿。尤其当下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战,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流袭来,中国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自身发展和全球共同发展。值得关注的是,72家台企参加了进博会,希望把握大陆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借助进博会平台推动智能制造领域合作,在大陆市场更上一层楼。
自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台商受到不小的冲击。尤其是电子产业,台商的订单主要来自美国大厂,生产则大部分在中国大陆。随着贸易战升温,台企面临的挑战也更严峻。摆在台企前面的路无非有三条:一是继续留在大陆,进行转型升级,扩大市场;二是回台湾投资设厂,避开贸易摩擦的“炮火”;三是响应台当局“新南向”的号召,前往东南亚寻找市场。到底何去何从,考验台商的智慧和眼光。
这几个月来,台当局不断放出“台商回流”的风声。然而,台湾投资环境面临“五缺”(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和“六失”(台当局失能、社会失序、“立院”失职、经济失调、世代失落、台湾失去总体目标),台商即使“鲑鱼返乡”,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有台商原本准备回台北发展家居智慧控制、智慧医疗等产业。公司已开发出一套节电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只要在手机下载App,透过WiFi就可以控制屋里的家电。不料却聘请不到会硬件分析设计与程序撰写的硬件研发工程师,而不得不暂缓设厂。
其实,除了岛内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之外,回台设厂也难逃避贸易摩擦。由于美国提高关税,中国大陆输美产品或将减产,这意味着也会减少从台湾进口原材料及中间商品的数量,进而降低岛内企业外销订单数额。于是有人认为,那台企可以开拓大陆以外的市场。但所谓的“新南向”早在二十多年前台湾方面就已进行推广,但最终惨淡收场。而在两岸关系恶化的情势下,又会有哪个经济体愿与台湾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给予台企优惠关税?开辟新市场,谈何容易。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台企最大的市场仍是大陆,而且台企走向世界的最便捷的途径仍是通过大陆。这些年大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给台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如今首届进博会也是难得的交易平台。目前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台商又怎能错失良机呢?
------------------------相关链接-------------------------
台媒:台企踊跃参展进博会 瞄准大陆商机
海贸会台北办事处主任罗宏:进博会台商新机遇
马晓光:进博会展现了两岸经贸合作巨大潜力
@蔡省长 台商正“用脚投票”涌往大陆参加进博会
港澳台舆论热评进博会:进一步扩大开放将惠及全球
国台办:进博会与台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与成果
----------------------------------------------------------
11月两岸财经热点:“双11”台湾也疯狂!
天猫在台湾推出的环岛“双十一”巡回车。图片来源于网络
双11购物节开跑,今年有什么不同?与过去相比,台湾今年双11的氛围比以往更喧腾,因为除了台湾本土电商业者积极推出活动、社群游戏、各样折扣以外,今年大陆的重量级电商阿里巴巴旗下如淘宝、天猫也大动作重返台湾市场,重振双11霸主地位。另外如LINE、各电信商亦积极加入战局,让今年台湾的双11声量空前、热闹非凡。
据报道,双11最早是大陆电商巨擘阿里巴巴创造的节日,原只是主打单身族消费的“光棍节促销”,以天猫来说,10年前双11刚推出时,只有27个品牌参与,发展至今已成为18万个品牌共襄盛举的全球购物狂欢节。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更在今年的天猫双11启动仪式上表示,如今的天猫双11不仅是一个网站的节日,而是一个商业大巡礼,“我称它为商业的奥林匹克。”
说到今年双11与往年的不同之处,不少消费者应该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氛围比过去都还要热闹。除了台湾本土业者将战线提前以外,最受到关注的,应该是淘宝、天猫也加入战局。淘宝三年前来台时,因陆资争议被迫退出台湾市场,今年中正式取得“经济部”执照,卷土重来。 《《《《《《《详文
“双十一”两岸网友大狂欢
双十一,成就了一场两岸网友的大狂欢。当既是消费者也是销售商的台湾同胞一块参与进来,双十一不再只风靡于大陆,也在台湾掀起了热潮,也因此成就了两岸互利双赢的这场双十一大狂欢。在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这个现象也引发了两岸记者的关注。针对记者提问,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我们注意到,台湾民众和台湾电商踊跃参与,很多台湾企业、在大陆的台资企业组织投放产品,开展促销。在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贸易平台上,台湾同胞既是消费者,也是销售商。这对于刺激台湾的消费,扩大出口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这是一件两岸互利双赢的事情。
多做“两岸互利双赢的事情”,正是两岸民众在交流交往中一直努力的方向。除了线上活动,比如“台湾消费者专属优惠”,天猫今年还在台湾积极开展了线下推广模式,通过环岛巡回车与快闪店,让更多岛内的消费者参与到这场年度盛事里来。
而台湾电商当然也不会放过这诱人的商机,Yahoo奇摩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虚拟网红加入直播晚会,让消费者感受科技创新互动,并打造了双十一快闪店,邀请歌手分享热门商品排行榜。台湾网购龙头PChome则是在双十一期间每整点发送限量折价券,并与社交媒体合作推出促销活动。在台湾知名社群网站PTT上,“网购”“省钱”等版块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今晚抢什么”“天猫‘双11’运费”“淘宝包税”等问题充斥版面,还有不少网友主动分享双十一购物攻略和抢购成果,真的是一场“网购大狂欢”,许多人都表示“一次性购买了许多心仪已久的商品,省了不少钱”。
这场由大陆电商兴起的购物节,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参与其中,产生了规模效应,因其商品越来越丰富、折扣力度越来越大,消费者热情也越来越高,对于台湾的影响也自然越来越大。当因为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而导致两岸关系陷入僵局的当下,由两岸民间热情交流产生的这些互利双赢的事情,就尤其显得珍贵与难得。两岸民众都渴望交流,渴望互相了解,当这样的主流民意越来越强烈,两岸网友大狂欢带来的两岸互利又双赢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这些,也都不是那些“台独”势力能阻挡得住的。 《《《《《《《详文
------------------------相关链接-------------------------
不仅风靡大陆,台湾也掀起“双11”消费热?
大陆“双11”大战延烧台湾 淘宝京东台湾“斗法”
台媒:双十一融入台湾人生活 两岸距离其实很短
盘点台湾“双11”:“在地”电商业绩创新高
台湾“双11”爆买大陆货 绿营尬黑被台网友群嘲
---------------------------------------------------------
11月两岸财经热点 “双重参保”说不实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张勤 摄
台湾陆委会日前称大陆规范在陆台湾居民参加社会保险,将增加台胞两岸“双重参保”负担。对此,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4日在北京回应指出,这一说法纯属混淆视听,误导舆论,欺骗台湾民众。
在当天举行的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马晓光指出,有关政策在台湾居民在大陆参加社会保险的《暂行办法》中已讲得很清楚。台湾居民参加大陆社会保险共有5类,分别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
他说,按照《暂行办法》规定,第一,已在台湾参加社会保险并继续保留社会保险关系的台湾居民,可以不在大陆参加养老和失业保险。第二,工伤和生育保险均由大陆用人单位缴费,无需个人缴费。第三,医疗保险费用由大陆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但个人缴费的全部及单位缴费的一部分都计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完全归台胞个人使用,并且参保台胞的账户余额可以在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终止时一次性提取,如果参保人死亡还可以依法办理继承。这些都充分说明,有关政策不但没有增加台胞负担,反而有利于增进台胞个人权益和保障。 《《《《《《《详文
是谁真正在为两岸谋福祉?
大陆方面始终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台湾同胞的迫切诉求和切身利益,持续为台湾同胞谋福祉。今年以来,大陆相继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事项、为自愿申领的台湾居民发放居住证等举措,逐步为台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率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促进心灵契合。目前有18个省区市出台了进一步的具体措施,广大台胞、台企获得“同等待遇”和各类发展机遇不断得到落实和扩大。
大陆方面一如既往为台胞台企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为台胞台企分享祖国大陆发展机遇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台胞台企抓住机遇,充分从各项有关政策中受益,搭乘祖国大陆发展快车。帮助台企积极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更加注重拓展内销市场,促进台胞台企与大陆业界合资合作、共同研发、共创品牌、共拓市场,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互利共赢。
反而,台湾当局及民进党煽动两岸对抗的图谋,注定是不可能得逞的。每逢岛内重大选举,民进党就会操弄“两岸牌”、“悲情牌”,歪曲渲染“大陆打压台湾”,给竞争对手扣上“亲中卖台”的帽子。民进党在处理两岸关系上,表面伪装成务实理性,骗取中间、偏蓝选民支持,实则在“渐进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推动修订台湾历史课纲“去中国化”,设立所谓“台独”分子纪念公园,与“急独”势力沆瀣一气。
台湾民众心中自有一杆秤。事实已经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深入人心,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获得台湾主流民意认同和支持。岛内各类民调都显示,台湾民众希望台海和平稳定、与大陆交流交往和来大陆发展的意愿稳步上升。台湾民众早已厌倦岛内不分是非、只分蓝绿的政治恶斗,看透了民进党为了自身利益操弄两岸议题的政治手法,分得清多年来是谁在默默地为台湾同胞做好事,是谁却在坏台湾同胞的事。民进党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政治表演,只不过是上演一出“皇帝的新衣”,靠欺骗的手法无法愚弄台湾民众。 《《《《《《《详文
------------------------相关链接-------------------------
国台办驳“双重参保”说 政策有利增进台胞保障
国台办介绍惠台31条落实进展 批台当局横加阻挠
国台办:台湾居民在大陆参加社保不会增加个人负担
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如何参加社保?人社部给出官方答案
挺惠台驳谣言 国台办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应记者关切
----------------------------------------------------------
11月两岸财经热点 “两岸经贸新局”的期待
左图为2014年的“九合一”选举结果,国民党在22个县市席位只有6个,民进党占席13个。右图则是今年,国民党在22个县市席位中占到15个,而民进党只占6个。图片来源于网络
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24日晚落下帷幕,执政的民进党当局遭遇大溃败。22个地方县市长席位中,中国国民党拿下15席,民进党仅有6席,另有1席为无党籍。舆论普遍认为,这个结果表明民进党当局2年多来的执政不得台湾民心。 《《《《《《《详文
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指出,“九合一”选举后,台湾蓝绿执政版图和政党力量对比皆发生显著变化。
孙亚夫表示,“九合一”选举结果显示出三方面要素,台湾民众对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强烈追求成为决定选票投向的最主要考虑;台当局执政的两年多引起民众强烈不满,选民用选票予以惩罚;民进党一贯使用的“抹黑大陆、引起民众恐惧”的竞选操弄办法失效,台湾民众希望依托大陆市场发展经济、继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
他说,上述三方面要素与两岸关系相联系。台湾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就要处理好与大陆的关系。台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违背了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引起社会强烈不满。 《《《《《《《详文
选后蔡当局应理性应对两岸经贸新局
“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惨败,也显示蔡当局两年多来执政路线及手法失误严重。其中,漠视两岸相通的“庶民经济”,是重要败因。除此之外,蔡当局一贯疏离大陆市场、冷待两岸产业合作,也让民进党失去很多“经济选民”支持。如今,国民党夺下多数市县首长席位,肯定会大幅强化两岸经济民生联结,蔚成两岸经贸新局;蔡当局须理性应对,最好能妥适调整政策,不能再紧抱排拒之老套。另在应对中美贸易战事项上,亦须改行中道,不宜再一味向美方倾斜。
民进党这次选举惨败,最显而易见的两岸相关因素,是蔡当局坚持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陆客入台旅游人数大减,及绿营主政市县农产品频遭大陆挡关;因而市面、乡间的庶民经济趋于萧条,颇多小商、小农深感营生困难,怨气冲天。
国民党提名高雄市长参选人韩国瑜掌握这个要害问题,打出平民化口号“让货物出得去,人进得来,高雄富起来”,抓到多数选民的心,是其最后胜选的重要原因。虽然韩国瑜未多强调大陆商机,但选民都心知肚明,懂得他指涉的是大陆游客和大陆市场。
这也是近年高雄庶民经济的大缺口;当地多数选民都同意韩国瑜“不搞意识型态,一心为民众荷包着想”政见,让他当选高雄市长,创下高雄20年来首度“绿地变蓝天”奇迹。同时,这股以拼经济为标志的“韩流”,外溢到台中、新北、宜兰等多个市县,明显帮助国民党赢得了大多数市县的“主政权”。
按照选举结果,蓝营主政市县连成一大片,绿营保住市县只剩稀落几个穿插其间。这种局面,已构成联结两岸民间经济的大平台,相信蓝营市县和大陆各地区“对口交流合作”事例,很快会遍地开花。 《《《《《《《详文
------------------------相关链接-------------------------
台媒称11月是两岸关系关键期 对未来数年产生影响
马晓光:正确认知两岸关系性质 两岸城市交流合作空间广阔
坚持“九二共识” 加强两岸城市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机
“海峡客”变迁折射改革开放背景下两岸交流合作非凡成果
“九合一”结果折射岛内民心思变,两岸合作或迎来高峰
----------------------------------------------------------------
(华夏经纬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