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考研】热点近期经济学相关热点新闻整理
点播: 2020-01-29
7月1日晚间“南北船”旗下8家上市公司集体披露公告称,公司于7月1日接到控股股东、实控人通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俗称“北船”)正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俗称“南船”)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这是官方首次正式确认中船集团、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标志“南北船”合并正式提上日程。一时间,资本市场对于央企并购重组特别是战略性重组的预期再度升温。
国金证券指出,南北船筹划战略性重组,有望开启新一轮军工资产整合,核心资产有望加速证券化。此前,两核合并落地、兵器装备自动化研究所转制被批复、洪都航空等上市平台拟注入集团核心资产以及员工持股持续推进,包括兼并重组、科研院所改制、资产证券化及混改在内的四大改革路径渐行渐明。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此前曾表示,国企通过重组、整合有力地推动了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其主要方式包括:推动战略性重组,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重组整合,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等。下一步将按照市场化原则,成熟一户、推动一户,积极稳妥地做好央企重组整合的工作,推动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竞争力。
央企和地方国企之间的并购重组正在频频发生。近一段时间以来,已经先后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拟于央企进行并购重组。6月16日,贵研铂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贵金属集团收到云南省国资委通知,云南省政府拟与中国五矿深化合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的实控人发生变更。五矿稀土则于日前宣布,收到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中国五矿拟与云南省人民政府深化合作,相关事项可能对公司构成敏感信息。
生活在北京的人们,近两年都有同样的感受:天更蓝了,绿地更多了,城市里的河流更清澈了。
“北京的雾霾并不是北京一个城市努力就能解决的,而是通过京津冀区域的联防联治、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让首都的空气质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表示。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无论是非首都功能疏解,还是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都取得了积极进展,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身边的变化。”刘伯正说。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得到:得到大量绿色空间,得到更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得到更加便捷安全的生活服务。与此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产业转移也给津冀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交通一体化带来了出行的方便。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累计下降42.7%;京津冀区域内13个主要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8.1%。5年来,京津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合作项目及造林绿化试点等项目圆满完成。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国家高速公路网7条首都放射线北京段全部建成,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逐步扩大,京津保1小时交通圈顺利实现。
产业合作进一步加强。曹妃甸示范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130余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达1147家,2015年至2018年北京到津冀投资的认缴出资额累计超过7000亿元。北京创新资源辐射外溢不断提速,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约780亿元,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达774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