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说过了” 张淼淼无奈变焦点
点播: 2017-02-12
大概没有人能够预测得到,鸡年春节最火的节目不是春晚,而是《中国诗词大会》。
从1月29日开播到2月7日收官,《中国诗词大会》的10期节目几乎期期出热搜:先是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北大工科硕士陈更、擂主王彭敏频频攻占社交平台,而后是董卿的主持风格赢得集体点赞……一片赞誉声中,武汉女孩张淼淼似乎成了一个独特的存在:她博闻广记的能力和在“飞花令”上的精彩表现让所有人印象深刻,却因为两次“打断对手”身陷评论漩涡。
昨日,还在武汉家中过寒假的张淼淼,接受了楚天都市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汉服女孩“飞花令”出彩
在《中国诗词大会》现场100多个选手中,张淼淼的特征很明显,圆圆脸的她总是穿一身汉服,而且反应极快,节目这一季新增的“飞花令”环节曾难倒很多选手,却让她频频出彩。
张淼淼2014年毕业于华师一附中,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专业读大三。她说,去年11月初,自己有个朋友提到有档考诗词的节目正在招募选手,自己就随手填了一个报名表,“11月底面试就很顺利,12月初开始录制,连续录制了10天。”
张淼淼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看书,初中时看过《红楼梦》之后就对诗词特别感兴趣,“我的诗歌积累不是背诵出来的,而是靠看书自然而然记住的。”
她说,自己特别喜欢古代文学的书籍,因为高中念的是理科不能报考中文系曾感觉非常遗憾,“于是选了跟文学相近的哲学系。”
《红楼梦》让她爱上诗词,“飞花令”的玩法其实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淼淼透露,在录制前了解到现场会有这个考验环节时,她还很兴奋了一阵。
一个常用语能惹祸也“蛮倒霉”
张淼淼没有想到,正是自己擅长的“飞花令”导致了现在的一切。《中国诗词大会》第九期播完后,2月7日她突然被网友推上热搜,视频片段显示,她与姜闻页比拼“飞花令”,在对方重复自己说过的诗句时说了一句“说过了”,这个举动被网友称为“打断”。她的表情也被解读成“不屑”“不尊重对手”。随即有网友指出,此前的一场“飞花令”对垒中,她还打断过对手王婷婷。一时间,“目中无人”“恃才傲物”甚至一些人身攻击的话大量涌来。“我微博的评论爆满,我把微博给卸载了,到现在我也不看。”昨日,这个20岁的女孩这样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不看不代表完全不关注,张淼淼的心里也有委屈,“有些事情我不能说,大家看到的东西是剪出来的,那里面的形象并非就是我张淼淼真实的形象。”
她说,关系好的选手常在一起练习“飞花令”,“我们在台下一个字可能会说上好几百回合,如果中间对方说到已经说过的诗句,大家都会用‘说过了’来提示。”她还半开玩笑说自己“蛮倒霉”——这个在台下很正常的表述,上台时只有她一人遇到,而且还是两次,“我提醒对方说‘说过了’,第一是一个习惯,第二是每个人只有10秒钟思考时间,你得提醒他,不然对方就输了。”至于网友对她微表情的解读,她说,“他们太主观了。”
不再参加类似节目
有人评论她穿汉服是“装”,张淼淼很无奈,“我是汉服爱好者,平时一周要穿好几天,没人觉得奇怪。平时穿什么我上台就穿什么,不是刻意。”
一个个被放大的细节,无疑使她受到了伤害。记者问她以后还会参加类似节目吗?她说不会,“我觉得这次的事可能会改变我一些吧,我原来挺外向的,喜欢挑战,有了这个事情我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先乖乖读书吧。”
虽然经历了这些波折,但张淼淼热爱诗词的心不会变。《中国诗词大会》让不少人爱上诗词,张淼淼说,读诗词应该以兴趣为本,“喜欢什么就读什么。”她还建议读诗词要多了解背后的典故,“了解跟它类似的诗,用发散思维去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