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创刊20周年:冬夜里温暖的回家之旅
点播: 2019-12-17
创刊20周年:冬夜里温暖的回家之旅
创刊于2000年1月1日的《中国新闻周刊》即将迎来20周年纪念日。12月14日晚上,在北京寒冷的冬夜,一场温暖的“回家之旅”纪念活动正在举行——《中国新闻周刊》诚邀社会各界及新老员工为杂志庆生。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中宣部副秘书长、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中国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宣部原副秘书长、新闻局局长明立志,国家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副局长段玉萍,中央统战部侨务事务局副局长李国红等领导、业界同仁和合作伙伴出席活动。
出席活动的还有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等中新社现任领导班子,中新社老领导、各部门和分社负责人。《中国新闻周刊》外文版合作伙伴、《中国新闻周刊》老员工及在职员工数百人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共赴这场20年之约。
纪念活动由《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夏春平和知名主持人张泽群共同主持。
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夏春平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新闻周刊》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作为办刊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宣传舆论工作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致力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原创、深度报道,积极探索媒体转型、融合创新和国际传播新模式,走出了一条较有特色的创业和发展之路。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
谭天星寄语《中国新闻周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坚持为统一战线工作大局服务,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融合创新理念,为事业发展筑牢根基。
到场祝贺的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从三个方面来评价《中国新闻周刊》:始终坚持正确导向,积极做好主题宣传;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不断提升期刊质量;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动事业发展。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
吴尚之希望周刊以创刊20周年为契机,锐意进取,创造新的业绩。
中宣部副秘书长、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代表出版局向《中国新闻周刊》创刊20周年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提出三点希望: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更好地发挥凝心聚力作用这一根本的认识不动摇,不犹疑;坚持高质量发展,靠高质量赢得市场,赢得读者,赢得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坚持积极作为,稳步扎实,突出重点,形成影响,构建新时代中国海外期刊建设新局面。
中宣部副秘书长、出版局局长郭义强
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感谢新老同事、新老同行前来为《中国新闻周刊》庆生,为中国新闻社和《中国新闻周刊》赋能。陈陆军希望《中国新闻周刊》坚持办刊宗旨,把好方向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坚持移动为先,深耕媒体融合,打造全面互联网思维的《中国新闻周刊》;坚持事业为上,积极把握历史机遇期,打造《中国慈善家》新品牌,构建起服务型传媒集团,重塑事业发展的新集群新格局。
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
一本时政杂志的二十年,有着怎样的精彩故事,老中青三代周刊人对杂志的理解和办刊的思考又是什么?
在对话环节,“新生”“见证”“进化”三场对话,呈现了一本时政杂志的发展史;第四轮对话“生态”中,业界同行讲述了与《中国新闻周刊》亲密接触的故事。
《中国新闻周刊》三位创始者——中新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首任总编辑田惠明、原总编辑钟诚、原执行主编刘丰在“新生”环节回顾了当年以“初生牛犊”的精神,对标国际大刊创办一本中国时政周刊的往事。
对话之“新生”——中新社原副总编,中国新闻周刊首任总编辑田惠明(中)、中国新闻周刊原总编辑钟诚(左)、中国新闻周刊原执行主编刘丰(右)
田惠明称,当年办杂志一无资金、二无办公地,靠的是有理想、有靠山和有闯劲,背后依靠的中新社和“中新风格”是无价之宝。钟诚则表示:中文世界应该有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正是在这种梦想的感召下,创办了这本杂志。刘丰则回忆了当年把打造《中国新闻周刊》当作“养儿子”一般付出心血和努力的过程。
上一篇:旅游业处新一轮发展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