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上榜“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点播: 2020-05-06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王伟宏 刘彦章
刚刚,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发布,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经激烈角逐胜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淮阳平粮台管理处主任贾亮告诉记者,平粮台古城遗址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长达10年的考古发掘。1988年,平粮台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又对其进行系统勘探和调查。从2014年开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南省联合组队对平粮台古城遗址开展了连续6年的系统发掘,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据项目负责人曹艳朋介绍,遗址平面方正规整、内部中轴对称,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样的“城”不仅是中国数千年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规矩”,也影响了东亚地区古代城市的发展规划。平粮台古城遗址,是这种城市布局的最早实例,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源头活水。
曹艳朋说,城门及城内发现的多处陶水管排水设施,是目前国内已知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为研究早期城市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作为豫东地区的区域社会中心,平粮台古城出土的各类遗存,从不同层面展现了中原龙山文化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质,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各区域文明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认为,要从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轴上和淮阳所处的地理方位两个维度去认识平粮台城址考古项目的重大意义。从时间上讲,这一时期应是石家河文化晚期向夏朝过渡的龙山文化时期。从空间上讲,这里和濮阳南北呼应,是交通要道。从发掘的现场看,面积不大,比较紧凑,有完备的排水设施、有门卫房和成排的民宿房,判断这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驻地,结合史料记述,可能与颛顼部落有关系。考古发现的车辙痕迹,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4200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车辙痕迹,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车辙相比提前了500年。这说明“双轮车”起源于中国,并非是从其他地区传入中国的。
全国考古新发现是中国考古界最高奖项,被称为考古界的“奥斯卡”。今年入选的十大考古项目,是从“考古中国”众多项目中筛选出来的。平粮台城址考古项目,对推动中原文化和中国城市文明、中华文明起源重大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图片集
01-平粮台城址全景(上为北)
02-历年发掘探方位置图
03-2019年发掘探方
04-城址布局图
05-中轴线、排房、城内排水布局
06-龙山时期排房F33(上为南)
07-城内排水系统
08-南城门附近排水设施
09-龙山时期道路及车辙痕迹
10-中轴道路多期使用剖面
11-龙山时期玉冠饰残片
12-陶碗表面兽面纹
13-龙山时期祭祀黄牛
14-黄牛卜骨
15-数字化发掘与记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