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大报

武强县三大举措扎实推动就业扶贫

点播: 2020-05-09

  中新网河北新闻5月8日电 近年来,武强县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决定农民增收、脱贫攻坚收官的关键指标和重要推力,通过“企业稳岗、公益专岗、就业补贴”三大举措,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推动就业扶贫显成效。目前,该县实现了就业增收全覆盖。

  支持企业稳岗,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该县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抗疫情保增收促脱贫防返贫工作的推进措施》等10余个相关文件,鼓励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进村入户进行采集信息,建立贫困劳动力台账。同时在疫情期间开展网上招聘,为贫困户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服务平台,在润旺达洁具等20余家支柱企业设扶贫专岗,241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充分发挥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609名贫困群众在蒙牛、金音等龙头企业务工,256名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就近就业。目前,通过企业扶贫专岗、龙头企业务工、扶贫车间稳岗就业,1106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增收。

  开发公益专岗,推进贫困劳动力安置就业。优先安置重点对象,该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照岗位设置,每月发放400-600元的差异化工资,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月发放400元的补贴。加强岗位监督管理,按照岗位职责任务、劳动强度制定各岗位的补贴标准,建立了计划管理、政策倾斜、双向选择、以劳定酬、协议服务、岗前培训、职责公示、绩效管理和督查检查等九项管理制度。细化公益岗位设置,在原来5种岗位基础上,又设置了管理服务类,政策宣传类,脱贫互助类三类共15种扶贫公益性岗位,通过开发公益专岗,1525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强化就业补贴,激发贫困劳动力内生动力。该县制定了《武强县抗疫情保增收促脱贫防返贫工作十项措施》,利用扶贫资金对贫困劳动力给予就业补贴和临时公益岗位补贴,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动起来”、“干起来”,主动就业、增收致富。进行宣传,通过网络、电视、微信群等各类媒体,全方位广泛宣传就业扶贫。进行分类制定奖励就业补贴政策,通过奖励先进典型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众就业脱贫积极性。同时利用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从事公益岗位工作,组织开展贫困户就业脱贫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挖掘勤劳致富的典型人物事例,编印宣传手册,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崔志平 贾枭梦 孔维元)

上一篇:眉山市岷东新区推出6宗优质地块 吸引60余家企业关注

下一篇:国际锐评丨美国政客的自残式造谣已沦为粗俗的“脱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