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定制“三式”服务积极构建便民高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点播: 2016-11-05
今年以来,诸暨市结合工作实际,突出资源整合,加快推进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和完善“公益优先、广泛参与、全面覆盖、保障有力”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一是突出资源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司法行政职能,按照“集中受理、分类办理、限时办结”的要求,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逐步拓展功能为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将原有“12348”法律援助专线升级为“公共法律服务专线”,实现“座席答录、录音留言、评议监控”三大功能,方便群众获取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等法律服务。今年以来,中心已累计接听来电1886个,解答法律咨询3929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28件。新建诸暨市公共法律服务网,整合市司法行政门户网、普法网、“诸暨司法”微博、“诸暨普法”微信公众号等资源,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电子网络平台,逐步拓展“互联网+”法律服务。
二是突出需求导向,提供“定期式”服务。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借助27个镇乡、街道的行政服务中心,采用“定期式”服务模式,9月底前已完成公共法律服务窗口的进驻工作。每个镇乡、街道根据实际确定定期服务时间、人员,一般每月不少于2次。在定期服务时间内,由镇乡、街道统筹安排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窗口值班接待群众。对于不能当场解答的问题,通过视频服务、引导服务、预约服务、延伸服务等形式,确保法律咨询服务质量。全市共有210余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镇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窗口值班工作。同时,通过“诸暨司法”微博、“诸暨普法”“诸暨发布”微信、“诸暨市司法行政网”等平台公布各镇乡、街道法律服务站定期服务时间,设置公共法律服务导引指示。
三是突出便民高效,提供“预约式”服务。在全市527个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开辟法律服务场所,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公共法律服务联络员等三类志愿者团体的作用,采取以“预约式”服务为主,以“定期式”服务为辅的模式,通过引导服务、预约服务、视频服务等便民措施,为村(居)群众就近就便提供法律服务咨询和宣传、人民调解等服务,并根据需要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应邀为村(社区)管理和经济活动提供法律建议,定期为村民提供法律知识讲座等。同时,在村(居)委会办公地、老年活动中心等其他人口密集场所,设置公共法律服务公告栏551块,展示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项目。
上一篇:“法律三进”重塑政商关系
下一篇:佳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