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跑路”维权难 一地鸡毛无人收场 业内人士这样建议
点播: 2020-04-09
点击查看专题
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天天315消费周刊》记者调查发现,“短命”健身房多在“套路”完消费者后便逃之夭夭,落得一地鸡毛却无人收场。不少消费者在维权时发现,与健身房监管相关的职能部门对此类情况往往“无从下手”,公安部门则多判定此类事件属经济纠纷,不予立案调查。
事实上,健身房的关门跑路事件需分为两种情况具体看待:一种是经营不善,一种是刻意圈钱。然而区分两者却存在一定难度。相比于事后监管,有业内人士建议海南可借鉴北京等城市对于健身行业预付卡的管理新规,加强事前监管,将隐患扼杀在源头。同时,通过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挽回健身行业日益下滑的口碑。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记者 王子遥 蒙健
“投诉无门”
健身房“跑路”多不了了之
经记者整理发现,2019年至今,海口多起健身房跑路,总计涉及消费者人数及金额相对巨大,但截至目前,绝大多数会员们的维权诉求只能不了了之。
参加过潮庭健身世贸茶叶城店维权事宜的海口健身爱好者王先生(化名)表示,健身房关门后,办卡会员们便自发成立了微信群,并且集体向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公安部门反映情况,但实际进展不大:市场监管部门表示联系不上健身房负责人,无法协调,且数额较大,建议消费者联合报警或走司法途径;公安部门则回应称该事件属于经济纠纷,不予立案,建议消费者找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调解。
与王先生遭遇相同的还有此前在秀英创美健身办理过年卡的林女士,她称去年该健身房关门后,包括她在内的会员也是纷纷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等渠道进行了反映,但最终得到的答复与王先生的遭遇一致,会员们也从最初的热心奔走,到目前基本无奈自认倒霉。
4月2日,潮庭洛杉矶城店的会员到辖区派出所报案,但据当事会员反映,他们在派出所并没有拿到受理回执单。据该店一孙姓负责人说法,店面何时重开还需等待公司确定,他也不清楚。参与维权的会员陈先生有些挫败:“说实话觉得挺委屈的,涉及这么多消费者的问题,就没有部门可以解决吗?”
“各有苦衷”
各相关部门均称“无法可依”
据了解,自今年春节后,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通过12345市政热线平台接到了多起“潮庭健身”投诉案件。“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专案组介入调查,该公司已经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涉及预付卡充值卡等问题,若金额大可向警方报案,或可收集证据走司法程序。
“在不少投诉者看来,我们建议其报警或走司法程序,像是一种‘甩锅’的行为。”海口市市场监管部门一工作人员说,“但事实上,目前健身房的负责人联系不上,我们市场监管部门也没有搜寻并对个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这些还需要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该工作人员表示,企业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后,其法人等主要负责人一旦成为失信人,将在融资、贷款、购物、消费等方面处处被限制,已经是一种非常严厉的惩处措施;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会对这家健身房关门的原因进行进一步调查,如果是经营不善而关门,理论上是健身房自身经营行为,只得进行积极调解;如果是卷款跑路,涉嫌诈骗,则应该由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市场监管部门则会积极配合。“我们能做的,已经在做了。”这名工作人员说道。
有消费者质疑,除了日常执法交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外,作为体育行业,健身房应该归旅文部门管理,有关预付卡的政策由商务部门制定,是不是也要有所作为?对此,海口旅文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该部门对健身房主要提供行业指导,并没有手段对其市场行为进行监管;海口市商务部门则提出,虽然国家商务部在2012年出台实施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但是只规定企业进行备案,很多跑路的商家属于个体户,不在备案范围内;同时,健身、游泳等行业,也不在该《办法》规定范围内,这使得商务部门对健身房跑路的情况也无法可依。
海南瑞来律师事务所律师赖妙颖表示,即使是从法律层面,目前这一问题也确实存在漏洞,走法律途径也很难直接维权。监管法规的空白及无力,使得别有用心的经营者有机可乘。
“有苦难言”
公安部门应依法启动调查
记者了解到,公安机关是否立案受理,一般会从商家闭店的动机出发。如果该店开设的主观目的就是为了圈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属于诈骗行为,公安机关应依法介入调查。而商家在收取消费者预付卡等收入后,如果用来支付房租、员工工资、购买设备等,最后经营不善倒闭,则不属于诈骗的事实范围,属于民事纠纷。
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健身房在获得超过百万元的毛利润后,并没有用于支付房租,甚至员工工资也在拖欠,设备的分期也没有支付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警告诉记者,警方在接到群众反映的疑似情况后,应第一时间启动调查程序,判定是否存在群众反映的这一情况,是否需要公安部门介入甚至立案调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存在一定难处的。该民警坦言,比如实地走访、调查其资金流向,了解健身房负责人的财务情况等,都会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有些派出所每天的值班民警仅一人,接到群众举报后难以及时介入调查并对健身房的动机进行判定,而且是否立案还需要向上请示,因此民警接到举报后一般会建议消费者先通过市场监管部门及法律途径寻求解决。
“敢为人先”
有城市已出台针对性措施
针对目前海口健身行业存在的现状,海口市健身运动协会健美健身委员会主任、国家级健美裁判员吴忠表示,目前海口健身行业的口碑已经下滑严重,短命健身房的行为对整个健身行业的影响都是极为恶劣的。“行业首先应该自律,认真做好经营,服务好有健身需求的消费者;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敢为人先,积极加强监管,通过设置储备金、推动立法等方式推动事前及事中监管,堵上目前行业存在的漏洞,扶持、规范健身行业健康发展。”
他提出,健身房是一个对资金管理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在目前不少健身房出现跑路的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合理提高健身行业的门槛,比如要求健身房经营者提前按投入比例等缴纳一笔储备金,一旦经营出现风险,这笔储备金将被用于补偿受到损失的消费者;同时,政府还可探索以政府为主体投资主导的形式,建设“公益性”室内健身房,以相对平价的方式经营,满足更广大市民对健身的需求,响应“全民健身”。
记者了解到,考虑到预付卡行业事后监管的难度,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商务局等单位自去年年底便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预付式消费市场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7份文件公开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其中便涉及健身机构。根据征求意见稿,今后北京市健身房不应发售有效期超过3个月、面额超过3000元的预付健身产品。对于普遍采取预付费模式的健身行业而言,这项强化事前监管的新规或将有效减少当地健身房“爆雷”的情况,促使其长久有效的经营。但截至目前,海南尚未有城市有相关法规及措施的出台。
在没有事前监管政策出台的情况下,面对屡次出现健身房“爆雷”的情况,海口各部门是否制定相关处理方案,在问题发生后按既定方案进行联动处理呢?记者就此事向海口市市场监管部门提交了采访提纲,但并没有得到答复。
“危、机相伴”
行业口碑还需共同挽救
在吴忠看来,在经过去年下半年至今海口健身房集体“爆雷”以及今年疫情影响后,还能顶住压力继续维持的,基本都是真正用心在做经营的健身房。他直言,去年至今不单单是海口,全国的健身行业都在经历一次“洗牌”阶段。“洗牌”既为健身行业带来了“危”,也带来了“机”。
“‘危’当然是指只注重盈利,不用心经营的健身房对行业口碑带来的破坏,而 ‘机’则指的是在这些健身房关闭后,市场上剩余的认真经营的健身房迎来了一定的市场机遇。”吴忠认为,从长期角度看,消费者对健身的需求还是旺盛的,只要健身行业认真做到专业性、服务性,行业的市场春天总会到来。而短期内,健身房则需要通过做好自身,共同挽救目前已经跌入谷底的行业口碑。
消费知多点
海南瑞来律师事务所律师赖妙颖提醒,消费者在办卡时必须谨慎,要考察商家的信誉度,在办卡之前尽量详细了解商家的工商信息等具体情况,尽量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的商家。另外,还要仔细了解办卡的具体要求,特别注意其中限制消费者行为的规定,如价格、优惠条件、有效期限、使用权限、使用地点等,防止霸王条款。
315发布厅
2019年上半年,全国健身服务投诉量同比上涨七成。
2019年上半年,全国共受理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14596件,投诉比重同比上涨1%,值得关注的是健身服务投诉7738件,投诉量同比上涨72.6%。
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办卡容易退卡难。商家通过宣传推出不同种类的优惠卡,吸引消费者一次性付款,事后又以各种理由不予兑现承诺,任意改变服务内容,如营业时间无故更改,改变服务设施或场所等,消费者预付款的余额无法正常消费;经营者不按照双方约定条款提供退卡、转卡服务,或者对于未约定退卡条款的拒绝退卡或设置退卡障碍。二是服务场所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致使消费者在服务过程中人身、财产受到损失。三是预付卡累计金额庞大,资金监管措施不力,安全难以保证。四是经营场所突然关闭或经营主体变更时,债权债务不做妥善处理,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引发群体投诉。五是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多方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减轻、逃避自身责任。
热线电话
966123
天天3.15栏目记者
姜飞18889822122(微信同号)
蒙健13698937364(微信同号)
也可点击进入“问政海南·找领导”栏目页面留言
相关新闻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上一篇:微博成民众消费维权主渠道
下一篇:精装房问题的法律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