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大报

朋友圈遇微商杀熟 遭遇信任危险维权的几种方法

点播: 2017-01-04

  证券时报记者 孙宪超

  当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之后,微信迅速成为人们使用最多的一款社交软件,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微信做起生意。一个基于微信开店的新型电商群体随之诞生,人们称之为是微商。已经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微信朋友圈中突然多了很多微商,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微商的生存和发展是以微信朋友圈为基础,然而随着微商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好的现象也随之出现,最让人们不能接受的就是在熟识的微商那里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微商杀熟、售假等现象不断被人诟病,也对微商的整体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两只不一样的鞋

  张小薇(化名)现供职于一家金融机构,黄玲(化名)是某小学的教师,因为双方的老公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张小薇和黄玲已经认识了将近6年时间。在这6年里,两家人偶尔也会在一起聚会,相处得比较融洽。黄玲的工作压力不大,加之一直没有生育,因此平时的空闲时间比较多。2016年夏天,黄玲萌生了做微商的念头。在亲戚的帮助下,黄玲联系好货源,并于今年9月份正式在朋友圈开始发布商品信息,黄玲的微商之旅由此正式开启。

  黄玲做了微商之后,张小薇没少在朋友圈中转发黄玲发布的商品信信息。“几位同事看到我转发的信息并得知黄玲是我朋友之后,还曾经购买过相关的商品。”张小薇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至于他们购买过的商品质量究竟如何、是否满意,我并没有问,他们也没有说。”

  11月初,张小薇在某大商场相中一双价格为1600元/双的国外进口UGG棉鞋,就在张小薇犹豫不决是否出手购买的时候,黄玲在朋友圈中也发布了一条关于UGG棉鞋的商品信息。让张小薇眼前为之一亮的是,与大商场款式相差不多的UGG棉鞋,黄玲给出的售价只有800元/双。“妹妹,你的这双鞋是从国外进口的真品吗?鞋里边是纯羊毛吗?”张小薇通过微信向黄玲发问。在得到黄玲肯定的回答之后,张小薇很快就下单购买了一双。

  一个星期之后,张小薇收到了从黄玲处购买的UGG棉鞋。但是在打开鞋盒之后,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两只鞋在外观上完全不一样,一看就不是一双鞋,而且鞋里不是纯羊毛而是人造毛。”张小薇说,“我在微信上向黄玲提出了退货的要求,但是黄玲却明确回复‘所有商品售出不退’。”无奈之下,张小薇又提出换一双,黄玲这次答应了她的要求。

  “换回来的鞋从外观上看着的确是一双,但是鞋里边依然是人造毛,而且做工也比较粗糙。我找那家商场专柜的人看过,人家也说这是国内仿制的UGG棉鞋。”张小薇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我没有想到会从熟识的人手中花800元买到一双假鞋,而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她在我下单之前一直在信誓旦旦地保证是真品。”

上一篇:电脑配件有蹊跷 口头承诺难维权

下一篇:云南保山深入涉侨社区 开展为侨法律维权服务工作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