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的中法情缘:求同存异是基础 共同发展是未来
点播: 2019-02-16
原标题:胡静的中法情缘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朱婕):要说最具法国元素的中国城市,那么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当选无疑。这座独具魅力的大都市不仅吸引了众多法国企业,同时也成为不少留法华人华侨回国发展的理想舞台。其中,早年留学法国、结下跨国婚姻、带着事业回国发展的华道佳(中国)广告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胡静女士就颇具代表性。面对话筒,她将自己与法国的不解情缘娓娓道来。
胡静留学法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出国留学在中国还是件新鲜事。谈到那个时侯的心境和状态,胡静坦言,当时二十岁出头,根本没有考虑很多,只想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去见识世界。“我们当时对法国的一切都充满激情,这大概就是青春的优势吧。”
当时的中法交往没有现在这样密切,但法国人民的热情和对外来民族强烈的好奇心使胡静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并逐渐与当地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作为早期留法学生,胡静以她自身优秀的学习、生活能力展现了中国学生的风采。
学业结束后,胡静选择留在法国继续工作。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及其与世界日益频繁的交流往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走出了国门。胡静在异国他乡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但同时她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中国公司在拓展海外市场时,经常由于缺乏经验而无法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因此,胡静建议,中国公司应该转变思维方式,适应不同的发展模式,尊重当地的商业规则。
“这对于那些中国海外分公司的高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出于利益的考虑,双方必须互相尊重,互相倾听,找到一条合适的合作道路。”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大批外国企业面向中国市场“走进来”。2005年,在中国巨大商机的吸引下,胡静以帮助华道佳公司的大客户发展中国市场为契机,在上海成立了这家法国企业在欧洲以外的第一家分公司。中国旺盛的内需以及不断成熟的市场机制,为所有看好中国的外资企业提供了无限机遇。“华道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拓了中国的广告市场。
“现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很大,相比以前,我们很难再做到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做领头羊。蛋糕那么大,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块。”
现在的胡静不仅是华道佳(中国)的CEO,她还凭借自己的资历和对中法社会经济的深入了解成为了法国政府特别外贸顾问。因此,她见证了法国企业落户上海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十几年前,在上海发展的都是一些行业巨头,如家乐福、欧尚、阿尔卡特朗讯等。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了上海。
“法国中小企业来华发展,他们中的许多企业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相信这也是中法企业交流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今中法两国的交流更多的体现在了企业之间的交流。而“人”作为企业的核心要素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实际上,胡静能够如此了解法国的社会文化,并因此为中法经贸合作贡献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她与法国丈夫的跨国婚姻。对于她和她丈夫来说,文化差异的确存在,但这并没有成为他们相处的障碍,反而成为他们婚姻生活中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他们理解和支持对方创造了机会。
“文化差异成为我们平时分享探讨的一种乐趣。由于我们没有在对方的环境出生长大,很多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然而正是因为我们有彼此,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填补两种文化的精华部分,也更能接受现实生活中的差异性。”
胡静的这一番生活体验不失为中国与法国之间关系发展方式的一种借鉴。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求同存异是中法关系迈进的基础,而共同发展则是中法关系明朗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