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大报

"贝家花园"和"圆明重光"巴黎同时开展 献礼中法建交50周年

点播: 2016-10-20

  原标题:“贝家花园”和“圆明重光”巴黎同时开展 齐献礼中法建交50周年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范婷玉、蔡菲菲):作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框架内的重要项目,“贝家花园--一个法国医生在北京” 和“圆明重光--圆明园文化展” 于9月8日上午同时在法国巴黎欧洲时报文化中心内开幕。

  一个是反映中法民间友好的“贝家花园”,一个是代表中华文化的“圆明园”, 9月8日同时在巴黎开展的两个主题展览,是北京市为中法建交50周年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

  “贝家花园--一个法国医生在北京”展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贝家花园为背景,着重展现法国人贝熙业在京生活及与当地人民的交往故事。1913年,41岁的贝熙业来到中国,开启了他长达41年之久的中国生涯。他先后担任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医生、圣米歇尔医院大夫、燕京大学校医、北堂医院院长等职,并被病人们赞誉为“济世之医”。他留下的“贝家花园”、“贝大夫桥”已成为中法两国民间友好的永久纪念。二战期间,贝大夫不仅为伤兵提供免费救治,为中国军队购买和运输药品,更在贝家花园设置秘密交通联络站,为中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最后胜利做出了非常积极和务实的贡献。今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特别提到了这位“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

  当天受邀出席两个展览开幕式的嘉宾中,有一位法国重量级人物--巴斯蒂女士。她是法兰西科学院人文及政治学院士,同时也是法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名学者。生于1940年的巴斯蒂女士在上世纪60年代来到中国并生活多年。观展结束后,巴斯蒂女士眼眶泛红,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50年前我第一次去中国,并且住在北京。那时去西山参观贝熙业家的花园是件不可能的事。我非常高兴在50年后的今天,人们能去那个地方,而且今天在巴黎举行这个展览,让我们了解贝熙业当年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我对这个展览很感兴趣,展览特别,意义也非常重大!”

  展览开幕第一天就来到现场的华人李光瑜女士在法国生活长达30年之久。她是一名心理医生,曾在巴黎六大任研究员。李女士已有78岁,但当天一大早就赶到了展览现场,并且邀请了一些法国朋友一同观展:“我觉得中法友谊50年不容易,(贝熙业)这个典型的例子是让法国人了解他们在中国怎么生活,中国人是怎么对待法国友人的,这个非常重要。这个意义就在于(中法友谊)生根在人民群众当中,这位法国大夫在中国的生活、点点滴滴人们都记得很清楚。中国很多华侨在法国,这里的医生同事们对我们也是非常友好。所以一有活动我就邀请他们来看,我对他们说今天这个展览一定要去看看,对你们有帮助。”

  在赴巴黎展出之前,“圆明重光--圆明园文化展”已于2012年、2013年成功在德国柏林、俄罗斯莫斯科举办。此次除了在欧洲时报文化中心设分展场,主会场设在巴黎的新华影廊,8日晚在此也举行了开幕仪式。新华影廊(法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群表示,此次他们与圆明园管委会合作举办“圆明重光”巴黎展览,希望能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推广作出一份贡献:“借此机会,也让我们主要承担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新华影廊能在展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集大成者的这次活动当中,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本次“圆明重光”展还将在法国香波堡举办的旅游文化周期间展出。展览从9月10日一直持续到11月,所有展品陈列于城堡首层的大理石宫殿内,位于著名的“双旋梯”旁的宽敞空间。位于巴黎北部卢瓦尔河地区的香波城堡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极致,是法国文艺之父“弗朗索瓦一世”在1519年下令兴建的狩猎行宫,此后法国历代的国王、贵族在此打造了一座又一座度假用的狩猎宫殿。香波堡遗产与公共事务部经理弗尔里维斯对记者表示,此次能够与中国政府在展示中国文化遗产主题方面进行合作,对于香波堡来说意义十分重要:“香波堡是一座知名的法式城堡、弗朗索瓦一世以及法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代表,本次在这里展示中国圆明园的历史文物(复制品),不仅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所推崇的“回顾历史、面向新世界”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今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际,也能够让更多的法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们,通过一件件精美的展品领略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威,体会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魅力。香波堡作为隶属于法国政府的城堡,也是联结法国和中国人民相互了解的一个象征和代表。”

上一篇:法国前部长:保护在法华商权益就是促进中法友好

下一篇: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