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无需远行 “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就在西充
点播: 2016-12-21
(原标题:幸福无需远行 “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就在西充)
桃园采摘乐
大地协奏曲
双龙夕照
美丽乡村双龙桥
当农业遇上公园,西充这片富钾土地就不再仅是能产出独一无二的红苕,也不再仅是新时期桃花源的代言。这片土地蕴含的小宇宙将加速爆发,从中国西部有机农业基地到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西充正在迈向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
从 2010 年底,南充市西充县制定“十二五”规划,将有机农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旋律,到“十三五”提出,力争到2020年有机农产品的年产值突破100亿元,西充农业在经历固本强基的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之后,开始了向现代农业高端运作的第三级起跳。
西充原本贫瘠的土地已然被唤醒,土地原本能滋养万物生长的神奇,在西充显现。一片片花海,一片片果林扑鼻而来,一座座美丽山村错落而致,一个个有机农产品基地雨后春笋般建起来,一笔笔资金开始在西充聚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向西充靠拢。
西充标签:青山+绿水
“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10万人吃上“有机饭”
绿,是任何人进入西充的第一印象。西充的丘陵田园风光让人感动与遐想。地处嘉陵江流域的浅丘陵地带之上的西充县,山形比较平缓,平均海拔360多米,山峦与山峦之间,夹杂着大小不一的坝子,形成独一无二的浅丘陵风光与地貌。由于一直秉承农业兴县的战略,西充县的污染极少,城里有湖,城外有山,山里有河,河尾有湖,山环水绕,清新迷人。
2008年,西充县委政府确立了“生态经济强县”“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的发展目标,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有机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之路。就在这一年,台湾同胞林云飞从路边“西充--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的广告牌中嗅到西充决心和未来商机,从此扎根下来,辐射带动周边26.67公顷农田发展有机循环农业。百科有机农业产业园是另一座标杆,凭借733.33公顷有机果蔬、5万只有机“葵花鸡”、2万头“牛奶猪”,成为上海世博会有机产品指定基地。航粒香米业则带动近2000户农户种植有机稻,亩增收1982元……8年砥砺,西充有机体系稳步构建--形成畜禽、果蔬、粮油、蚕桑四大优势产业,建成有机食品基地96个、10200公顷,年出栏有机畜禽50万头,获国家认监委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授牌,成为唯一纳入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同时,该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中法农业合作园、台湾农业合作园、“归雁”返乡创业园“五大重点园区”,发展壮大有机粮油、有机畜禽和充国香桃、西凤脐橙、二荆条辣椒、充国香薯“2+4”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共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万亩,培育省市农业龙头企业34家、专业合作社490个、家庭农场970个,建成有机农业基地13.3万亩,60个基地、98个品种、8.8万亩通过有机认证,有机基地规模稳居西部第一,全县近70万人中有近10万人吃起了“有机饭”。
西充意识:生态+经济
“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西充秉承“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围绕现代人“低碳乐活、健康环保”的生活追求,深度挖掘西充“有机、生态、绿色”的特色,全力打造以乡村旅游为引领,三产融合互动发展的“中国西部绿谷”和“中国西部最美乡村”。西充遵循的“产村一体、产村相融”的理念,生态建设不但美了乡村,还富了村民。双龙农牧业公司打造1600亩有机生态产业园,500亩有机牧场,以“公司+专合组织+农民”的方式实现有机循环产业全覆盖;围绕旅游观光,村民自主开展乡村旅馆、农家乐等经营服务,全村80%的村民当上了产业工人、老板和服务员,腰包也鼓了起来。“2009年以前,西充人知道环境保护,却没有生态概念。”西充县生态建设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后,随着“生态西充”的建设,该县围绕环境治理、产业转型、生态文化塑造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凡是列入生态文明工程试点的项目,在资金、土地等方面优先保障;凡是生产生态产品、引进节能设备、从事生态技术推广服务的企业和单位,在税收、信贷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据了解,西充县制定完善了激励扶持政策,县财政设立了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场镇污水治理、生态湿地保护等给予奖补。同时,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完善水源、土地、森林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在西充河流域不同地段建立水质监测点,按照监测数据进行奖罚。对破坏生态植被、违规排放污水等行为,采取缴纳生态补偿费或实施生态恢复等措施,使之承担与环境损害相应的经济责任。
从2012年起,西充县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让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影响家长、家长影响家庭、家庭影响社会,以生态为凝聚力,让每一个西充人都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据了解,2015年,该县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7%,西充河流域污染源综合治理基本完成,年出境断面水质III类标准达33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5%,治理水土流失达112平方公里,治理中小河流25公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农村牲畜粪便处理率达到96%,污染源排放达标率达100%,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降低18.8%。农药、化肥使用率,癌症病发率等指标均在持续下降。
西充体验:旅游+劳动
到“中国西部最美乡村”收获幸福感 火龙果即将采摘……“9公斤富硒葡萄,每公斤24元,总共216元。”葡萄园内人头攒动,游客忙着采摘的葡萄拿来过秤。水果成熟季,城里人入园自行采摘在这里已成常态。游客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离开农村到城里安家已经很多年了,如今再回到乡村,来体验一分劳动一分收获、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有一种久违的幸福感。随着西充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如今这里一年四季都是体验农耕文化的乐土。春天,很多人从成都、重庆赶来看花,夏秋时节,他们还会再来,看花蕊谢后结的果实,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
据了解,西充用“产业融合”实现“四季有景”,目前已建成古楼桃园新村等核心景区,基本形成“三山两湖两村一故居”百里乡村旅游环线,“古楼桃花节”、“双龙桥台湾水果品鉴节”更是蜚声远近。从“南充市第五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到“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从“首届啤酒节”到“美丽金秋乡村体验节”,再到首届玫瑰节……西充旅游大戏轮番上演,“有机产业+观光体验+农家休闲”模式正迅速铺开。
田园变花园,乡村变景区。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有机产业的蓬勃发展,西充乡村旅游风生水起,荣誉纷至沓来。2015年8月,西充凤鸣镇双龙桥村获国家旅游局“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美誉;今年5月6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上,西充再捧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桂冠……“国字号”旅游光环背后,是闪闪发亮的有机招牌。在西充“四位一体”战略中,与现代农业并列的,也正是乡村旅游。过去的农业大县,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成为旅游强县,乡村旅游让千年古县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机旅游”已经成为西充县的新名片。
目前,“中国西部最美乡村”旅游线路雏形初具,魅力彰显。仅2015年,乡村旅游就为西充带来8.6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1%。西充县旅游局局长任家甫表示:“今年,我们规划出3条旅游环线。环线所经,覆盖全县60%的乡镇村。规划一旦通过并实施,‘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的美好愿景将初显其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绿化,真正把新村建设成集游客住宿、车辆停放、背包客野外露营的综合体,不仅要把游客吸引来,还要把路人留下来。”该县分管乡村旅游的副县长何德清介绍。
西充创新:科技+借脑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高校联姻,发展“智慧农业” 在西充县金科现代农业种植园内,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成排连片的蔬菜大棚、大棚内纵横交错的监控设施……管理员赵克勤坐在办公室里,一边吹着空调,一边注视着监视器,“呀,该浇水了,有点缺水。”他点点鼠标,“好了,水浇上了”。蔬菜瓜果的茎蔓间,分布着各种感应仪器和喷灌系统,实时监控着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农作物到底缺不缺水,缺不缺肥,通过这个监控系统,大棚里的气象信息就可以一并监测到。”赵克勤告诉记者,每天他通过电脑就能实时看到作物的长势。百科现代农业园内,工作人员坐在控制室里,通过每个猪舍内高高挂起的360度监视器,远程观察到猪舍内的实时画面,每头猪的状况都一览无余。养殖场的负责人说:“如果猪饿了拱食槽,自动供料喂养系统就会流出配好的饲料,猪吃饱了离开食槽,饲料就会停止供应。智能化的饲养系统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据了解,金科现代农业园与百科现代农业园的的智能种植、智能养殖的实现,得益于“智慧农业”这一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运用。与此同时,为了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应用。该县加强了与北京中关村、北京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涉农科研机构和知名院校合作联姻,以助推农业生态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引进、吸收、创新和发展资源节约利用、绿色防控、水污染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等农业核心技术。为了加快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西充一边加大对良种繁育、病虫防治、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一边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合作,引进土壤改良、生态养殖、智能大棚育苗等技术;与台湾合作,引进有机叶面粉生产、滴喷施肥、果蔬储存等技术。
目前,该县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万亩,并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先后获得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等12个“国字号”殊荣。
西充发展:招商+借力
敞开县门,中国资本大咖瞄上有机农业 打造“农业园区”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外来资金的成功引入,为西充县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近日,中国东方资本投资集团计划投资18亿元的“中国有机农产品交易所及有机康养、乡村旅游综合体验基地”项目签约落户西充县。该项目的成功引进,为西充带来了金融资本和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的良好契机,增强了西充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后劲,为开拓西充有机农产品交易市场提供了更宽更广的平台。据了解,像东方资本这样服务西充现代农业的例子还有很多,天赋资本、天御农科四川分公司等资本公司已和西充签署了合作协议,支持西充现代农业发展。
7月1日上午,在西充县举行的11个农牧业产业化建设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成都晴天绿色农业宝岛庄园、四川禾瑞源现代农业示范园等5个项目产业发展类项目,龙滩河流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嘉和兴农业示范园等4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类项目,西部农产品交易中心商贸流通项目,中收现代农机社会化服务项目等11个项目协议总投资达25.3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确保该县现代农业实现全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西充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仅仅依靠西充自身条件,无法支撑跨越发展。”西充县委书记陈泽斌告诉记者,我们唯有将对外开放作为推进发展的关键举措、重要途径和根本动力,敞开县门,广借外力,最大程度弥补西充发展的“短板”,最大限度吸纳和积聚各类要素资源,才能推进西充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陈泽斌表示,西充将继续大力推动对外招商,搭建平台,让外来资本和企业在这里和土地、和农民、和地方管理机构实现“自由碰撞”,并推动西充农业向更高更大更强发展。
西充未来:农业+公园
“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全域皆景 陈泽斌心中有一个关于西充田园生活的“简单”愿景:这里1106平方公里的地方,必须山有水,有田有家,有蓝天白云,一样都不能少。
陈泽斌提出了一个关于未来西充的顶层设计:全域规划,将每个乡镇、每个村、每个景点都纳入现代农业总体规划,实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组团发展,将西充整体打造成一个体系完备、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
在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新农村聚居区,一排排白墙灰瓦的“小别墅”错落有致,太阳能路灯矗立路旁,房前屋后菜园里,桃树、小菜长势喜人。村旁石桥下,溪水潺潺……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卷呈现在眼前。“这个新农村综合体共建设135幢川北民居建筑风格的新房。”据凤鸣镇镇长冯家焕介绍,该村是按照“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房前经果园”的川北民居风格打造的新农村综合体,房屋间空地配套种植果树菜园,实现民居建设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体现乡村田园风光、保留农村庭院生活情趣。目前,该县已建成新农村综合体4个、聚居点61个,实施旧村落改造136个,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修缮2处,建成书房山有机生活公园等幸福美丽新村13个,“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新村已成西充大地最美的风景。
为了建设全域式的农业大公园,该县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和生态建设。据了解,该县已开工建设村道20条50公里,园区道路90公里;将青龙湖湿地公园、百福寺森林公园等西充重要景点连接而成的旅游快速通道已完成PPP招商,于6月底已经启动建设;完成张澜路、莲池镇灵宝宫村和义兴百科中国有机生活公园樱花园、玫瑰园等县级重点工程绿化美化……由道路体系、森林体系连接无数的产业园区的“中国西部农业公园”建设工程正全面推进。“将西充打造成‘中国西部农业公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完成。”陈泽斌说,除资金外,国土、行政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的保障突破已经成效显现。杜雄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蒋冬梅西充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