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违法行为,阿里巴巴,多家,护肤品
点播: 2020-01-08
从屡禁不止的假货到藏不住的医学护肤宣传,颇为在意对商品可实现无死角“监控”的电商平台,仍旧是“违禁品”的重灾区。1月7日,阿里在第四届网络新“枫桥经验”高峰研讨会上发布了《2019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在阿里的电商平台中,每万笔交易订单中疑似侵权商品量降至1.03笔,五年内下降67%;消费者举报删除疑似侵权链接量再降57%。
不断降低的数据与平台重拳整治网络环境息息相关。近日,多家互联网企业重谈网络治理的重要性,强调用数字化手段肃清平台中的各种乱象。现阶段,电商平台在品牌保护与品牌混淆、信息公开与恶意投诉、职业索赔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充满对立面的“泥潭中”挣扎。相信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电商企业,尚难以完全解决数字时代“放大效应”带来的治理挑战。
频遭恶意干扰
星罗棋布的商家普遍受到电商平台中恶意行为的干扰。《报告》认为,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恶意行为肆意发生。举例来讲,恶意评价应当受到怎样的规则,法律上一直没有给出清晰的界定;广告法中有关“极限词”违规情形的模糊规定,成为不少职业投诉人滥用投诉通道骚扰商家、恶意索赔的工具。
此外,通过恶意抢注商标、伪造权利证明等方式假借知识产权维权之名、利用电商平台投诉处理机制以及处罚对店铺的重大影响进行恶意投诉,敲诈勒索商家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络犯罪已占到全部犯罪的30%,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整治电子商务秩序、打击网络经济违法行为、净化电商环境和空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将对包括电商平台在内的假冒伪劣问题较为突出的4个领域部署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查处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净化生产源头和流通网络,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高发多发势头,让老百姓买得更加放心,用得更加放心,吃得更加放心。《方案》提出,集中开展电商平台专项治理,以虚假宣传、虚假促销、刷单炒信、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净化网络市场交易环境。
解决众多不良行为中的侵权假冒行为,已然是电商企业净化网络空间时的头等大事。阿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阿里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入驻的权利人总量增长20%。截至2019年底,96%的知识产权投诉在24小时内被处理。今年,阿里还首次披露了“知产保护科技大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治理假货。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习近平同基里巴斯总统马茂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