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大报

省消保委发布居住消费服务领域调查报告 浙江消费者买卖房屋维权意识较高

点播: 2020-04-10

  调查显示,50%的消费者认为房价租金会小幅下跌,42%的消费者认为房价租金会保持稳定,还有8%的消费者认为房价租金会上涨。

  往年,春节过后是租房、买房消费市场的旺季,今年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租房、买房需求如何?近日,浙江省消保委委托第三方对浙江省11个地市居住消费服务领域进行消费调查。调查对象以年轻人为主,共收集5198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消费者预估房租价格稳中有降;消费者购房意愿有延后,但没有因疫情受太大影响;线上找房、购房已成趋势;消费者在买卖房屋过程中维权意识较高。

  调查显示,50%的消费者认为房价租金会小幅下跌,42%的消费者认为房价租金会保持稳定,还有8%的消费者认为房价租金会上涨。半数消费者对房价租金下跌的消费预期,可能来自于房产企业和房屋房东在疫情期间有尽快降价促销回流资金的需要。同时,也有超过四成消费者认为房价租金总体会维持稳定,疫情对房价租金的影响不大。

  调查显示,疫情并未大幅削弱消费者的购房需求,仅有29%消费者表示受疫情影响取消买房计划,高达71%消费者表示疫情过后仍有购房打算。由此可见,大部分有购房计划的消费者只是推迟或观望,消费者的购房意愿并未受到较大冲击。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通过第三方中介服务买房卖房,超过56%消费者表示买卖房通过中介完成,26%的消费者表示不会通过中介完成买房/卖房服务,18%的消费者表示看情况。

  调查中,有54%消费者表示通过线上平台租房购房,并会在线上查看房源信息、咨询购房事宜,26%消费者通过房产中介门店获取购房信息,20%消费者通过房产开发商获取购房信息。虽然购买过程短期内仍难以完全由线下转至线上,但越来越多的交易场景由线下向线上迁移,比如VR看房和线上协商等,居住行业线上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此外,据调查,当房屋买卖中发生纠纷时,28%消费者选择由仲裁委员会仲裁;26%消费者选择向住建部门投诉;23%的消费者选择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22%消费者选择向法院起诉;只有1%消费者选择不维权。在购买新房或二手房时,19%消费者会检查卖房人身份信息与房屋所有权人是否一致;16%消费者会查看房屋产权是否完整;16%消费者会检查房产有无抵押;13%消费者会检查房产是否冻结;11%消费者会检查房改房是否符合上市条件;10%消费者会核实产权单位是否存在限售约定;9%消费者会查看房屋是否在租;6%消费者会查看户籍状况。

  对于买房,省消保委提出五条建议,线上看房买房需理性,检查资质是关键,在线上找房时,应理性看待市场状况,依托有服务资质、市场口碑好、服务质量优的线上平台,通过专业平台找到心仪的房源信息,理性对待家居服务消费;实地考察,不轻信楼盘销售宣传,楼盘配套设施均以政府规划审批为准;仔细全面考量,明确房产性质。LOFT(上下层复式结构的小户型)、SOHO(家庭办公所用)等形态商品房总价相对较低,但在购买此类商品房时要明确土地用途后再进行交易;签订正式合同,保护合法权益,避免先付房款暂不签订正式合同,仅签订非正式版纸质合同或 “阴阳合同”(即购房人持有的合同与出卖人持有的合同内容不一致,可能出现一房二卖或购房人长期不能取得房产证的情况)等情况。还要充分了解贷款政策,在签购房合同之前就应向按揭银行或公积金管理中心咨询贷款政策,了解自己是否可贷款及额度,避免资金损失。

同花顺上线「疫情地图」
点击查看:新型肺炎疫情实时动态地图>>>

上一篇:男子打工期间落下伤残 7年维权终获赔偿

下一篇:宝马姐就怒怼维权车主致歉说了什么?宝马姐怒怼维权车主事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