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经验告诉你:换种方式来维权
点播: 2017-06-02
“很多消费纠纷难解决,难在责任无法认定,举证难。如果有专业机构的鉴定报告,纠纷就很好处理。”3月15日,自治区纤维检验局检验员王维说。
王维从事检验检测等工作已近7年,“我用自己处理过的几个案例,谈几点投诉热点的处理经验。消费者可以换个思路来维权。”
案例一 衣兜撕裂
银川市某消费者投诉,价值3000元绵羊皮上衣衣兜处出现撕裂现象,卖家认为消费者穿着不当,要求消费者自行处理。经鉴定,衣兜缝线处为直角,顶端应力过高,系设计不合理所致。检验机构出具了不合格报告,为消费者挽回损失。
王维说,这是典型的衣服强力问题案例。强力就是衣服结实度,分为面料强力和接缝强力。常出现于比较轻薄或质地柔软的面料,比如说以桑蚕丝为面料制作的纺织品或绵羊皮制品,容易出现破损现象。若衣服设计不合理,更容易造成使用过程中破损。
案例二 服装掉色
某消费者购买服装掉色,无法证明是洗涤不当还是服装质量问题,需进行检测,但是该服装已经掉色无法用于检测。卖家表示,已无库存。王维从卖家会员列表中得到购买该服装其他客户电话,挨个进行联系,找到购买该产品尚未洗涤的用户,对衣服进行检验,最终证明产品色牢度确实不合格。
王维说,此类问题检测试验需要未经洗涤的服装,这给消费者维权带来很大困难,“但是像存在掉色等质量问题的产品大多标识标注等其他指标也不合格,如确实取证困难,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其他指标来看产品是否合格。”
案例三 蚕丝仿制
某消费者在其小区门口购买了2床蚕丝被,价值6000元。购买后怀疑是假货,送检验机构鉴定。经检测,蚕丝被不含蚕丝,而是天丝仿制。该消费者拿着产品不合格报告去维权。卖家不仅被要求全额退款,还受到监管部门处理。
王维指出,成分造假在昂贵材质所做产品中比较常见。如羊绒衫为化纤假造,纯棉产品实际不含棉或不是全棉,桑蚕丝制品为天丝或化纤仿制。如担心或怀疑可送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不合格即可拿报告去维权。
案例四 窗帘异味
某消费者购买5套窗帘,后发现存在刺激性气味,致使家人咳嗽。卖家建议放味、洗涤,结果没有任何作用。该消费者换货后依然存在味道,去商场十数次,历经大半年时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无奈下,他拿着窗帘来检测。经鉴定,该窗帘质量不合格。有了报告,事情很容易得到解决。
王维说,国家强制要求纺织品不能出现四种异味:霉味、汽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如果出现上述一种或几种异味,产品就能判定质量不合格。投诉的异味问题多发生在新购窗帘和沙发等产品。
“现在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很多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都自认吃亏了事,还有买卖双方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扯皮之中。其实有的时候,维权没那么难,一个多小时一份报告就可能解决问题。”王维说。
上一篇:维权路上,我们一直与您相伴
下一篇:海丝商报社数字报刊平台